金雀根
(《綱目拾遺》)
【異名】白心皮(《植物名實圖考》),陽雀花根、板參(《草木便方》)。土黃芪、野黃芪(《浙江中藥手冊》)。
【來源】為豆科植物錦雞兒的根或根皮。植物形態詳"金雀花"條。
【采集】全年可采(四川多於夏末秋初挖取),挖得後,洗凈泥沙,除去須根及黑褐色栓皮,鮮用或曬幹用。或再剖去木心,將凈皮切段後曬幹。
【藥材】根呈圓柱形,未去栓皮時褐色,有縱皺紋,並有稀疏不規則的凸出橫紋。已去栓皮者多為淡黃色,間有橫裂痕。根皮為單卷的圓條或條塊,長12~20余厘米,徑1~2.5厘米,厚3~7毫米,卷筒的一側有剖開的縱裂口,內表面淡棕色。質堅韌,斷面白色,微黃,有肉質,並有多數纖維。味苦。根皮以內厚,色微黃、完整無破碎者為佳。
根產浙江、江蘇;根皮產四川。
【化學成分】根含生物堿、甙類、皂甙和澱粉等。
【藥理作用】醇提取物腹腔註射90克生藥/公斤,可引起麻醉貓持久的血壓下降,降壓原理據初步分析,認為與神經中樞有關。小鼠腹腔註射,半數致死量為309.7克/公斤。醚提取物亦有降壓作用。
【性味】苦辛,平。
①《草木便方》:"苦。"
②《分類草藥性》:"味淡。"
③《福建民間草藥》:"苦辛,微溫。"
④《四川中藥誌》:"性平,味甘微辛,無毒。"
【歸經】《四川中藥誌》:"入肺、脾二經。"
【功用主治】清肺益脾,活血通脈。治虛損勞熱、咳嗽,高血壓,婦女白帶、血崩,關節痛風,跌打損傷。
①《綱目拾遺》:"治跌打損傷,咳嗽。暖筋骨,療痛風,性能追風活血,兼通血脈,消結毒。"
②《植物名實圖考》:"去皮,煮豬心,除癆癥。""補筋骨。"
③《開寶本草》:"清肺益脾。治頭暈,咳嗽,哮喘,五癆七傷,衄血。"
④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:"通經,利尿。治淋疾,白帶。又可催乳。"
⑤《四川中藥誌》:"健脾胃。治虛損勞熱,陰脫等癥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:煎湯,0.5~1兩。外用:搗敷。
【選方】①治脾腎虛弱白帶,癆傷血虛生風,濕熱瘙癢:金雀花根皮燉雞服。(《重慶草藥》)
②治高血壓病:土黃芪,洗凈,去外皮,切片,鮮用或幹用,每日八錢至一兩,煎水取汁,加白糖適量,分三次服。(《全展選編·內科》)
③治婦女經血不調:金雀根、黨參。煎水服。(《南京民間藥草》)
④治婦女白帶:㈠金雀根,紅糖。煎水服。(《南京民間藥草》)
㈡金雀根皮,白雞冠花,牛膝。共用醋炒,再加水,醋各半,煎湯半小碗,一天三次分服。(《四川中藥誌》)
⑤治紅崩:金雀根皮,刺老包根。蒸甜酒服。(《四川中藥誌》)
⑥治關節風痛:金雀根一至二兩,豬蹄一只。酒水各半燉服。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
⑦治跌打損傷:金雀根搗汁和酒服,渣罨傷處。(《萬氏家抄方》)
【臨床應用】治療高血壓
取錦雞兒根去外皮,切片曬幹,每日0.7~1兩,水煎取汁,加食糖適量,分2~3次服。觀察100例(血壓在160/100毫米汞柱以上),降壓療效為:高血壓病Ⅱ期顯效(按1964年全國心血管病會議規定標準。下同)19例,有效41例,無效18例;Ⅲ期顯效2例,有效7例,無效8例;腎性高血壓顯效1例,有效1例;產後高血壓有效2例,無效1例。總有效率73%。血壓開始下降(以舒張壓下降10毫米汞柱以上為標準)時間,約75%的病例在一周以內,少數在3-4周後開始下降。初步觀察,本品對多種類型高血壓均有降壓作用,尤以對高血壓病Ⅱ期患者效果較好;有時還能起到一般西藥降壓藥起不到的作用。少數病例服藥後雖血壓未降,但癥狀明顯減退。錦雞兒根的降壓效果和用藥劑量,持續用藥時間有一定的關系。如每天服用7錢無效者,加至1兩後血壓即見下降;部分病例服藥1周無效者,持續2~4周血壓亦開始下降。說明加大劑量或延長用藥時間,可以增加降壓效果。對高血壓伴有心肌損害者,服藥後不但血壓下降,復查心電圖受損的心肌亦恢復正常。治療後隨訪觀察,有5%的病例停藥半年後血壓仍未再升高,說明其降壓療效較鞏固。實踐中還觀察到,本品與白果葉浸膏合用,除有協同降壓作用外。膽甾醇與磷脂的比例亦有改善;與利血平合用,較單用錦雞兒根或單用利血平效果均顯著。與草決明、青木香組成復方應用,療效亦有提高,據64例觀察,總有效率達90%,有60%的病例用藥4~5天後血壓即開始下降。本藥副作用極少,僅3例服藥後分別出現皮膚瘙癢、蕁麻疹和過敏性皮炎;2例服藥後發生咳嗽。
注: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,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。
© CopyRight 2024 LOOKUP.TW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