甜瓜子
(《開寶本草》)
【異名】甘瓜子(《別錄》),甜瓜仁、甜瓜瓣(《本經逢原》)。
【來源】為葫蘆科植物甜瓜的種子。植物形態詳"甜瓜"條。
【采集】夏、秋季收集食用甜瓜時遺下的種子,曬幹。
【藥材】幹燥的種子,長卵形,扁平,長6~7毫米,寬3~4毫米,厚約1毫米。頂端稍尖,有一極不明顯的種臍,基部鈍圓。表面黃白色或淡棕紅色,平滑而微有光澤。在擴大鏡下觀察,表面可見細密的縱紋。種皮較硬而脆,內有一白色膜質胚乳,包於2片子葉之外,子葉白色,富油性。氣無,味淡。以黃白色、顆粒飽滿者為佳。
主產山東、河北、陜西、河南、江蘇等地。
【化學成分】含脂肪油約27%,中含亞油酸、油酸、棕櫚酸、硬脂酸及肉豆蔻酸的甘油酯、卵磷脂、膽甾醇。尚含球蛋白及谷蛋白約5.78%和半乳聚糖,葡萄糖、樹膠、樹脂等。
【藥理作用】全種子及去皮種子的水、乙醇或乙醚提取液和種子脂肪油均表現對貓有驅蟲作用。在體外試驗中,對蛔蟲和絳蟲一般以1:10的濃度在10分鐘至1.5小時內都能殺死,但去皮種子的乙醇和乙醚提取液對絳蟲的作用則特別弱,在1.5~3小時仍不能殺死。同時將全種子的水提取液對貓作了體內試驗,以每公斤體重1~4克的劑量,即達到全部殺死蛔蟲和絳蟲的作用。甜瓜子的提取物和脂肪油對貓的劑量到8克時仍未發現任何毒性。本植物的提取物科抑制黴菌。
【性味】《綱目》:"甘,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散結,消瘀,清肺,潤腸。治腹內結聚,腸癰,咳嗽口渴。
①《別錄》:"主腹內結聚,破潰膿血,最為腸、胃、脾內壅要藥。"
②《本草拾遺》:"止月經太過,為末去油,水調服。"
③《綱目》:"清肺潤腸,和中止渴。"
④《中藥誌》:"跌撲瘀血,腸癰,咳嗽口渴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:煎湯,3~5錢;或入丸、散。
【選方】①治腸癰已成,小腹腫痛,小便似淋,或大便艱澀、下膿:甜瓜子一合,當歸(炒)一兩,蛇退皮一條。研粗末,每服四錢,水一盞半,煎一盞,食前服,利下惡物為妙。(《聖惠方》)
②治口臭:甜瓜子作末,蜜和,每日空心洗漱訖,含一丸如棗核大,亦敷齒。(《千金方》)
③治腰腿疼痛:甜瓜子三兩,酒浸十日,為末。每服三錢,空心酒下,日三。(《壽域神方》)
【名家論述】①《唐本草》:"《別錄》雲,甘瓜子……《本草》以為冬瓜,但用蒂,不雲子也。仁,今腸癰湯中用之,俗人或用冬瓜子非也。"
②《本經逢原》:"甜瓜仁,專於開痰利氣,《別錄》治腹內結聚,破潰膿血,為腸胃內癰要藥,《千金》治肺癰有葦莖湯,腸癰有牡丹大黃湯,予嘗用之。然必黃熟味甜者,方不傷胃氣,若生青味苦,力劣不堪入藥。"
注: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,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。
© CopyRight 2024 LOOKUP.TW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