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草藥大全 >九香蟲功效和作用

九香蟲 九香蟲的作用、功效及副作用



九香蟲
(《綱目》)
【別名】黑兜蟲(《綱目》),瓜黑蝽(蔡邦華《昆蟲分類學》),屁板蟲(《藥材資料匯編》),蜣螂蟲、打屁蟲、屁巴蟲(《中藥誌》)。
【來源】為蝽科昆蟲九香蟲的幹燥全蟲。
【動物形態】九香蟲
全體橢圓形,長1.7~2.2厘米,寬1~1.2厘米,體一般紫黑色,帶銅色光澤,頭部、前胸背板及小盾片較黑。頭小,略呈三角形;復眼突出,呈卵圓形,位於近基部兩側;單眼1對,橙黃色;喙較短,觸角6節,第1節較粗,圓筒形,其余4節較細長而扁,第2節長於第3節。前胸背板前狹後闊,前緣凹進,後緣略拱出,中部橫直,側角顯著;表面密布細刻點,並雜有黑皺紋,前方兩側各有1相當大的"眉形區",色澤幽暗,僅中部具刻點。小盾片大。翅2對,前翅為半鞘翅,棕紅色,翅末1.3為膜質,縱脈很密。足3對,後足最長,跗節3節。腹面密布細刻及皺紋,後胸腹板近前緣區有2個臭孔,位於後足基前外側,能由此放出臭氣。雄蟲第9節為生殖節,其端緣弧形,中央尤為弓凸。
成蟲越冬,隱藏石隙間。若蟲無翅,成蟲有翅能飛,均能食害瓜類植物。分布安徽、江蘇、浙江、福建、臺灣、廣東、廣西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貴州、雲南等地。
【采集】冬、春二季捕捉。捕得後放罐內,加酒,蓋緊,將其悶死,或置沸水中燙死,取出曬幹或烘午。
【藥材】幹燥蟲體呈六角狀橢圓形而扁平,表面紅棕色鹹棕黑色,長約2厘米,寬約1.2厘米。頭很小,呈類三角形。背部有膜質半透明的翅2對,將翅除去後可見背部橙紅色,有節,近邊緣有1毫米寬的邊,棕褐色與棕色相間排列成節紋狀。胸部的足多己脫落。腹部棕紅色至棕黑色,有油光,每節近邊緣處有突起的小點。質脆,折斷後腹內有淺棕色油樣粉狀物。氣如茴香,味微鹹。以個均勻、棕褐色、油性大、無蟲蛀者為佳。
主產雲南、四川、貴州、廣西等地。
【化學成分】蟲體含脂肪、蛋白質及甲殼質。脂肪中含有硬脂酸、棕櫚酸、油酸。脂肪酸一部分是遊離存在。其臭味來源於醛或酮,但未能分出。
【炮制】揀凈雜質,篩去泥土,或用文火微炒用。
【性味】鹹,溫。
①《綱目》:"鹹,溫,無毒。"
②《本草新編》:"味甘辛,氣微溫。"
【歸經】入肝、腎經。
①《本草新編》:"入腎經。"
②《四川中藥誌》:"入肝、脾、腎三經。"
【功用主治】理氣止痛,溫中助陽。用於胃寒脹痛,肝胃氣痛,腎虛陽痿,腰膝酸痛。膈脘滯氣,脾腎虧損,元陽不足。用九香蟲一兩(半生焙),車前子(微炒)、陳桔皮各四錢,白術(焙)五錢,杜仲(酥炙)八錢,人研為末,加煉蜜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一錢五分,以鹽開水或鹽酒磅下,早晚各服一次。
①《綱目》:"治膈脘滯氣,脾腎虧損,壯元陽。"
②《本草新編》:"興陽益精。"
③《現代實用中藥》:"適用於神經性胃痛,腰膝酸痛,胸脘郁悶,因精神不快而發胸窩滯痛等癥,配合其他強壯藥同服有效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:煎湯,1~2錢;或入丸、散。
【宜忌】陰虛陽亢者慎服。
【選方】①利膈間滯氣,助肝腎虧損;九香蟲一兩(半生半熟),車前於四錢(微炒),陳皮四錢,白術五錢,杜仲八錢(酥炙)。上為細末,煉蜜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一錢五分,鹽白湯或鹽酒送下,空心服,臨臥仍服一次。(《攝生眾妙方》烏龍丸)
②治胸脘脅痛:九香蟲三兩,炙全蠍二兩。研末,蜜丸,每丸一錢重。每次半丸,日服二次。(《吉林中草藥》)

注: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,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。

<< 上一個: 九仙草的功效和作用 下一個: 九子連環草的功效和作用>>





使用條款 | 私隱政策 | 聯繫我們 |

© CopyRight 2024 LOOKUP.TW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