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草藥大全 >蝙蝠功效和作用

蝙蝠 蝙蝠的作用、功效及副作用



蝙蝠
(《本經》)
【異名】服翼(《爾雅》),天鼠、伏翼(《本經》),飛鼠、老鼠、蟙蟔(《方言》),仙鼠(《爾雅》郭璞註),夜燕(《綱目》)。
【來源】為蝙蝠科動物蝙蝠的全體。
【動物形態】蝙蝠
前臂長46~54毫米,顱基長約18毫米。體形較小。耳短而寬,耳屏亦短,其尖端較圓鈍。眼極細小。鼻正常。無鼻葉或其他衍生物。前肢特化,指骨延長。由指骨末端向上至膊骨,向後至軀體兩側後肢及尾間,生有一層薄的翼膜;膜上無毛,可見血管分布。胸骨具龍骨突。尾發達,向後延伸至股間膜的後緣。軀體背部毛色呈灰棕色,具有花白細點;腹面淺棕色。雌獸腹部有乳頭一對。
棲於建築物的隙縫或樹洞中。白晝將身體掛起或伏著停息,晨昏或夜間活動。冬眠。以昆蟲(主要是雙翅目)為食。分布東北、內蒙古、河北、甘肅、山西、四川、福建、湖南、湖北等地。
蝙蝠種類很多,除上述外,常見的尚有家蝙蝠;大耳蝠;大菊頭蝠等亦同等供藥用。
【采集】捕得後,去凈毛、爪、內臟,風幹或曬幹。
【炮制】①《雷公炮炙論》:"凡使(蝙蝠)要重一斤者方采之,每修事,先拭去肉上毛,去爪腸,即留翅並肉腳及嘴,然後用酒浸一宿,漉出,取黃精自然汁塗之,炙令幹,方用。每修事重一斤一個,用黃精自然汁五兩為度。"
②《綱目》:"近世用者,多煆存性耳。"
【性味】鹹,平。
①《本經》:"味鹹,平。"
②《別錄》:"無毒。"
③《藥性論》:"微熱,有毒。"
【歸經】《綱目》:"肝經血分。"
【功用主治】治久咳,瘧疾,淋病,驚風,目翳,瘰癧,金瘡。
①《本經》:"主目瞑,明目,夜視有睛光。"
②李當之《藥錄》:"主女子生子余疾,帶下病,無子。"
③《別錄》:"(目)癢痛,療淋,利水道。"
④《綱目》:"治久咳上氣,久瘧,瘰癧,金瘡內漏,小兒鬾病,驚風。"
⑤《本草新編》:"撥翳膜。"
⑥《本草求原》:"治病,幹血氣痛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:入丸、散。外用:礬末摻或調敷。
【宜忌】《本草經集註》:"莧實、雲實為之使。"
【選方】①治久咳嗽上氣,十年、二十年:蝙蝠除翅、足,燒令燋,末,飲服之。(《肘後方》)
②治久瘧不止:蝙蝠七個,去頭、翅、足,搗千下,丸梧子大。每服一丸,清湯下,雞鳴時一丸,禺中(日近午)一丸。(《範汪方》)
③治小兒驚癇:入蟄蝙蝠一個,入成塊朱砂三錢在腹內,以新瓦合煆存性,候冷為末,空心分四服,兒小分五服,白湯下。(《醫學集成》)
④治小兒慢驚風及天瘹夜啼:蝙蝠一枚(去翼、脂、肚,炙令焦黃),人中白一分(細研),幹蠍一分(微炒),麝香一錢(細研)。上藥,搗細羅為散,入人中白等同研令勻,煉蜜為丸,如綠豆犬,每服以乳汁研下三丸,量兒大小,加減服之。(《聖惠方》返魂丹)
⑤治瘰癧多年不瘥:蝙蝠一個,貓頭一個。上同燒作灰:撒上黑豆,煆其灰骨化,碎為細末,濕即幹摻,幹則油調敷。(《奇效良方》蝙蝠散)
⑥治金瘡(出)血肉瘺(肉瘺,《綱目》引作"內漏"):蝙蝠三枚,燒令煙盡沫下,絹篩之。上以水服方寸匕,一日服令盡,當下如水,血消化也。(《劉涓子鬼遺方》蝙蝠消血散)
【臨床應用】治療慢性氣管炎
用復方蝙蝠丸觀察222例,有效率為89.6%,顯效率達36.9%。單純型與喘息型療效無明顯差異。大多數病例在服藥1~4天內出現療效。少數病例服藥後出現頭暈、惡心、口子、上腹不適等副作用。可自行消失。制劑及用法:取新鮮蝙蝠剝皮、去胃腸,置瓦上焙幹(勿焦)研粉;另用一點紅5錢,鼠曲草1兩(均為幹品),水煎兩次,濾液合並濃縮成1:1濃度,然後加入蝙蝠粉6錢,以煉蜜拌勻,調制成丸。為1日量,早晚分服,10天為一療程。亦有用活蝙蝠1只,和適量食糖,置鍋內隔水蒸取藥液,每日2次分服;或用死蝙蝠置瓦上焙焦研末,再加等量葡萄糖粉拌勻壓片,每片0.5克,每日12片(相當於1只蝙蝠),2次分服。共治15例,服藥7天後明顯好轉4例,好轉4例,無效7例。

注: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,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。

<< 上一個: 萹蓄的功效和作用 下一個: 蝙蝠葛的功效和作用>>





使用條款 | 私隱政策 | 聯繫我們 |

© CopyRight 2024 LOOKUP.TW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