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香
(《本經》)
【異名】蜜香(《別錄》),青木香(《本草經集註》),五香(《三洞珠囊》),五木香(《樂府詩集》),南木香(《世醫得效方》),廣木香(《昔濟方》)。
【來源】為菊種植物雲木香、越西木香、川木香等的根。
【植物形態】①雲木香
多年生高大草本。主根粗壯,圓柱形,外表褐色;支根稀疏。根生葉三角狀卵形或長三角形,長30~100厘米,寬15~30厘米,基部下延成不規則分裂的翅狀,葉緣呈不規則淺裂或波狀,疏生短刺,上面深綠色,被短毛,下面淡綠帶褐色,被短毛,脈上尤著;葉柄長為葉片的1.5~2倍。花莖高30~200厘米,有細棱,被短柔毛;花莖上的葉長10~30厘米,有短柄或無柄抱莖;頭狀花序,單一,頂生及腋生,或數個叢生於頂端;總花梗短或無;總苞片約10層,三角披針形,長9~25毫米,外層最短,先端長銳尖,疏被柔毛;花全為管狀花,暗紫色,管長1.5厘米,先端5裂,裂片長6毫米,雄蕊5;著生於裂片下方的喉部,花藥聯合,上端稍分離,有5尖齒;子房下位,花柱外露,柱頭2裂;花托有長硬毛。瘦果線形,先端平截,長6毫米,有枝,上端著生一輪黃色直立的羽狀冠毛,長約1.5厘米,果熱時多脫落,果頂有時有花柱基部殘留。花期7~9月。果期8~10月。
生長於較高的山地。原產印度。我國雲南、廣西、四川均有栽培。
②越西木香
多年生草本。根粗壯。莖高約7厘米。莖生葉倒卵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,長13~30厘米,寬5~12厘米,不分裂或少有不規則的分裂,先端鈍,基部逐漸變狹成為長4~10厘米,寬1厘米的葉柄,邊緣有波狀細齒,膜質,上面有糙伏毛,下面有稀疏的腺狀斑點,近於無毛,沿葉脈及葉緣有糙伏毛,上部葉苞片狀而小。頭狀花序多數,約8個,集生。總苞倒卵形,長25~30毫米,5~6層,外層者卵形,中間者倒卵狀披針形,近革質,邊緣近膜質,先端尖,有骨質細尖頭;花多數,較總苞略長,花冠約長26毫米,管部極狹,裂片較冠簡短2倍,外面具腺體;花藥天藍色,約長8毫米;柱頭先端具小疣,分枝線形,長3~4毫米。冠毛近3層,全部直立,汙黃色。未熟的瘦果光滑,有棱。
生於山坡林緣草地。分布四川西南部。
③川木香
多年生草本,根粗壯而直。莖極短。葉根生,卵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,具長葉柄,5~7對羽狀分裂,裂片常為卵狀披針形,具細齒,或基部具小裂片,稀見不明顯的齒狀淺裂,兩面均被小粗伏毛,下面具蛛絲狀毛和稀疏的腺毛;內層的葉苞片狀,具缺刻狀或齒狀裂,葉柄部分地與花序梗粘合。頭狀花序6~8個,集生於枝頂;總苞鐘狀,苞片4層,披針形,綠色帶紫;花全部管狀。紫色,花冠約長30毫米,管部長約20毫米。冠毛棕黃色,外層冠毛皺曲,向下籠罩瘦果後又向上反折。瘦果四棱形,疏被長柔毛。花期夏、秋。
生山坡草地。分布四川西部及西藏等地。
【采集】10月至次年1月間采挖,除去殘莖,洗凈,曬幹(不宜久烘),密封放置陰涼幹燥處保存。
【藥材】①雲木香
幹燥的根呈圓柱形或枯骨形.長5~15厘米,直徑約0.5~6厘米。表面黃棕色至灰棕色;大部分栓皮已除去,有顯著縱溝及側根痕,有時可見網狀皺紋。質堅硬,難折斷。斷面略平坦,黃棕色、暗棕色或黃白色,可見散在的棕色、光亮、大形的油室:形成層環狀,棕色,有放射狀紋理;皮部約占半徑的1/3:老根有髓,幼根無髓;氣芳香濃烈而特異,味苦。以色黃白、質堅實、香濃者為佳。
主產雲南。
②越西木香
根呈類圓柱形,略如雞骨,或已縱切成兩半,長約5~25厘米,直徑0.7~1.5厘米。表面黃棕色、暗棕色或灰棕色。栓皮多不存在,有縱皺及縱裂溝,並有突起的細根痕。質堅硬,較易折斷。斷面略平坦,棕色或棕黃色,可見棕色油室散在,但較雲木香小而少;皮部與木部所占半徑略相等;形成層環狀,棕色。氣芳香特異,較雲木香弱,味微苦而辛,嚼之粘牙。以根勻大、色褐黃、質堅實、體嫩、香味濃厚者為佳。
主產於四川昌都及涼山彜族自治州等地。
③川木香
根呈圓柱形或已縱切成兩半,略彎曲,長10~30厘米,直徑約1.5~3厘米。表面黃棕色至暗棕色。根頭部多已燒黑並發粘(俗稱糊頭)。根部粗糙,栓皮多已除去,露出纖維網。體輕,質硬,難折斷。斷而不平坦,皮部黃棕色,約占半徑的1/3:木部黃白色;中心髓部類白色疏松,老者成空洞,油室較以上2種均少。氣芳香而特異,但較以上2種微弱,味苦,嚼之粘牙。以枝條粗大、堅實、香味濃者為佳。
主產於四川阿壩藏放自治州及雅安等地。
此外,尚有同屬植物木裏木香(四川)、大理木香(雲南)等的根亦同供藥用。
【炮制】木香片:將原生藥放清水內洗凈,撈出,悶潤12~24小時使軟,切片,曬幹。煨木香:將木香片放在鐵絲匾中,用一層草紙,一層木香間隔,平鋪數層,置爐火旁或烘幹室內,烘至木香中所含的揮發油滲透至紙上,取出放涼。有些地區將木香片1斤,麩皮4兩,放鍋內拌炒至黃色不焦為度,篩去麩皮,放涼。
【性味】辛苦,溫。
①《本經》:"味辛,溫。"
②《湯液本草》:"氣熱,味辛苦,無毒。"
【歸經】入肺、肝、脾經。
①《本草衍義補遺》:"行肝經。"
②《雷公炮制藥性解》:"人心、肺、肝、脾、胃、膀胱六經。"
【功用主治】行氣止痛,溫中和胃。治中寒氣滯,胸腹脹痛,嘔吐,泄瀉,下痢裏急後重,寒疝。
①《本經》:"主邪氣,辟毒疫,強誌,主淋露。"
②《別錄》:"療氣劣、肌中偏寒;主氣不足,消毒,(治)溫瘧,行藥之精。"
③《本草經集註》:"療毒腫,消惡氣。"
④《藥性論》:"治女人血氣刺心心痛不可忍,末,酒服之。治幾種心痛,積年冷氣,痃癬癥塊,脹痛,逐諸壅氣上沖煩悶。治霍亂吐瀉,心腹癘刺。"
⑤《日華子本草》:"治心腹一切氣,止瀉,霍亂,痢疾,安胎,健脾消食。療羸劣,膀胱冷痛,嘔逆反胃。"
⑥王好古:"治沖脈為病,逆氣裏急。主脬滲小便秘。"
⑦《本草通玄》:"理疝氣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:煎湯,0.5~1.5錢:磨汁或入丸,散。外用:研末調敷或密汁塗。
【宜忌】陰虛津液不足者慎服。
①《本草經疏》:"肺虛有熱者,慎毋犯之。元氣虛脫及陰虛內熱,諸病有熱,心痛屬火者禁用。"
②《得配本草》:"臟腑燥熱,胃氣虛弱者禁用。"
【選方】①治一切走註,氣痛不和:廣木香,溫水磨濃汁,入熱酒調服。(《簡便單方》)
②治內釣腹痛:木香、乳香、沒藥各五分。水煎服之。(《阮氏小兒方》)
③治一切氣,攻刺腹脅脹滿,大便不利:木香三(二)兩,枳殼二兩(麩炒微黃,去瓤),川大黃四兩(銼碎,微炒),牽牛子四兩(微炒),訶黎勒皮三兩。上藥,搗羅為末,煉蜜和搗,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,食前以生姜湯下三十丸。(《聖惠方》木香丸)
④治一切沈積水氣,兩脅刺痛,中滿不能食,頭目眩者,可用茶調散,次服本方:木香、檳榔、青皮、陳皮、廣茂(燒)、黃連(麩炒)各一兩,黃柏、大黃各三兩,香附子(炒)、牽牛各四兩。上為細末,水丸如小豆大。每服三十丸,食後,生姜湯送下。(《儒門事親》木香檳榔丸)
⑤治腸胃虛弱,冷熱不調,泄瀉煩渴,米谷不化,腹脹腸鳴,胸膈痞悶,脅肋脹滿;或下痢膿血,裏急後重,夜起頻並,不思飲食;或小便不利,肢體怠惰,漸即瘦弱:黃連(去蘆、須)二十兩(用茱萸十兩同炒令赤,去茱萸不用),木香(不見火)四兩八錢八分。上為細末,醋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二十丸,濃煎米飲下,空心日三服。(《局方》大香連丸)
⑥治下痢膿血,裏急後重,日夜無度:芍藥一兩,當歸五錢,大黃、黃芩、黃連、木香各一錢半,檳榔一錢。為末。每服三、五錢,水一盞,煎至七分,去滓,溫服;如未止,再服,不後重則止。(《紊問病機保命集》導氣湯)
⑦治寒疝,以及偏墜小腸疝痛:川楝子三錢,小茴香五分,木香一錢,淡吳茱萸一錢。長流水煎服。(《醫方簡義》導氣湯)
⑧治霍亂轉筋:木瓜汁一盞,木香一錢匕。上二味,以熱酒調下,不拘時。(《聖濟總錄》)
⑨治小兒陽明經風熱濕氣相搏,陰莖無故腫或痛縮:廣木香、枳殼(麩炒)二錢半,實甘草二錢。水煎服。(《曾氏小兒方》)
⑩治腋臭:好醋浸青木香,置腋下夾之。(《必效方》)
⑾治惡蛇虺傷:青木香不拘多少,煎水服。(《袖珍方》)
注: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,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。
<< 上一個: 木香─厚葉川木香的功效和作用 下一個: 木繡球莖的功效和作用>>
© CopyRight 2024 LOOKUP.TW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