奶汁樹
(《江西草藥》)
【異名】牛奶子樹、下乳草。
【來源】為桑科植物窄葉臺灣榕的根及葉。
【植物形態】窄葉臺灣榕
灌木,高約1米。枝條帶紫紅色,折斷有白色乳汁。小枝,葉脈和葉柄被短硬毛,早落。單葉互生,膜質,披針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,長5~9厘米,寬1~2厘米,側脈與中脈成直角展出,小脈極不明顯。花序托有梗,單生於葉腋,圓球形或梨形,綠色或紫紅色;基部有苞片3枚,雄花和癭花同生於一花序托內;雌花生於另一花序托內,雄花被片3~4,雄蕊2;癭花被片3~4或更多,花柱短,側生。果球形,成熟時紫紅色。花期10月至翌年春。
生於灌木叢中。分布我國東南各地,
【采集】秋、冬采收。
【性味】平,辛微澀。
【功用主治】祛風利濕,清熱解毒。治腰痛,黃疸,瘧疾,百日咳,背癰,乳癰,乳汁不足,齒齦炎,毒蛇咬傷。
【選方】①治百日咳:奶汁樹根五錢,水煎服。
②治背癰:奶汁樹鮮葉適量,搗爛外敷;另用奶汁樹根二兩,水煎服。
③治乳汁不足:奶汁樹根二兩,地錦一兩,白茅根五錢,豬前腳一只,紅糖、米酒少許。水煎。服湯食肉。
注: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,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。
© CopyRight 2024 LOOKUP.TW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