蒲黃
(《本經》)
【異名】蒲厘花粉(陶弘景),蒲花(《江蘇植藥誌》),蒲棒花粉(《新疆藥材》),蒲草黃(《藥材學》)。
【來源】為香蒲科植物長苞香蒲、狹葉香蒲、寬葉香蒲或其同屬多種植物的花粉。植物形態詳"香蒲"條。
【采集】夏季花將開放時采收蒲棒上部的黃色雄性花穗,曬幹後碾軋,篩取細粉。
【藥材】為鮮黃色的細小花粉。質輕松,遇風易飛揚,粘手而不成團,入水則飄浮水面。用放大鏡檢視,為扁圓形顆粒,或雜有絨毛。無臭,無味。以色鮮黃、光滑、純凈者為佳。
全國大部分地區多有生產。
【化學成分】長苞香蒲的花粉含異鼠李素的甙、廿五烷、揮發油及脂肪油約10%。脂肪油含遊離的棕櫚酸和硬脂酸約30%,谷甾醇約13%,此外尚含棕櫚酸、硬脂酸及油酸的甘油酯、α-香蒲甾醇。
寬葉香蒲的花粉含水分16%,粗蛋白18.9%,粗澱粉13.31%,糖6.47%,粗脂肪1.16%,灰分3.7%。糖中有葡萄糖、果糖、木糖、阿拉伯糖占97%,松二糖等雙糖類約1.5%,低聚糖約0.5%。又含異鼠李素的甙,脂肪油約10%,谷甾醇約13%。
東方香蒲花粉的成分大致同寬葉香蒲。
【藥理作用】①對子宮的作用
蒲黃(品種未作鑒定)煎劑、酊劑,乙醚浸液對離體及在位子宮均表現興奮作用,劑量增大可呈痙攣性收縮,對未孕子宮比對已孕者作用明顯,使產後子宮收縮力加強或緊張性增加。
②對循環系統的作用
蒲黃煎劑及乙醇浸液大劑量可使貓、犬血壓下降,其降壓作用可被阿托品所阻斷。蒲黃醇提溶液對蟾蜍離體心臟低濃度可增加收縮力,高濃度則抑制之。大劑量蒲黃提取物對犬心肺裝置影響不大,對家兔耳血管稍有擴張作用。
③對腸管的作用
蒲黃提取物可使離體兔腸蠕動增強,但可被阿托品所阻斷。其中歷含之異鼠李素對小白鼠離體腸管有解痙作用。
④凝血作用
口服水浸液或5%乙醇浸液能使家兔凝血時間明顯縮短;蒲黃提取物使家兔血小板數目增加、凝血酶元時間縮短;蒲黃粉外用對犬動脈出血有止血作用。
⑤抗結核作用
高濃度(1:100)蒲黃煎劑在試管內能抑制結核菌的生長,對豚鼠實驗性結核病具有某些療效。
【炮制】生蒲黃:揉碎結塊,過篩,除去雜質。蒲黃炭:取凈蒲黃粉末,置鍋內用武火炒至全部黑褐色,但須存性,噴淋清水,將結塊揉碎,過篩。(本品易復燃,須放涼1~2日,仔細檢查後方能貯存)
【性味】甘辛,涼。
①《本經》:"味甘,平。"
②《本草正》:"味微甘,性微寒。"
③《本草匯言》:"性涼,炒味澀。"
④《要藥分劑》:"味甘辛,性平,無毒。"
【歸經】入肝、心經。
①《綱目》:"手、足厥陰血分。"
②《本草經疏》:"入手少陰、太陽、太陰,足陽明、厥陰。"
③《藥品化義》:"入脾經。"
【功用主治】涼血止血,活血消瘀。生用治經閉腹痛,產後瘀阻作痛,跌撲血悶,瘡癤腫毒;炒黑止吐血,衄血,崩漏,瀉血,尿血,血痢,帶下;外治重舌,口瘡,聤耳流膿,耳中出血,陰下濕癢。
止血,化瘀,通淋。用於吐血、衄血、咯血、崩漏、外傷出血、經閉、痛經、脘腹刺痛、跌打腫痛、血淋濕痛。
止血、活血:用於各種出血、痛經、跌損、癰腫疼痛。配五靈脂名失笑散,能祛瘀止痛,常用於產後腹痛、痛經及胃腹瘀痛。
①《本經》:"主心腹膀胱寒熱,利小便,止血,消瘀血。"
②《藥性論》:"通經脈,止女子崩中不住,主痢血,止鼻衄,治尿血,利水道。"
③《日華子本草》:"治(顛)撲血悶,排膿,瘡癤,婦人帶下,月候不勻,血氣心腹痛,妊孕人下血墜胎,血運血癥,兒枕急痛,小便不通,腸風瀉血,遊風腫毒,鼻洪吐血,下乳,止泄精,血痢。破血消腫生使,補血止血炒用。"
④《綱目》:"涼血,活血,止心腹諸痛。"
⑤《本草經疏》:"治癥結,五勞七傷,停積瘀血,胸前痛即發吐衄。"
⑥《現代實用中藥》:"外用於創傷,濕疹。"
⑦《南寧市藥物誌》:"外用治瘰癧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:煎湯,1.5~8錢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研末撒或調敷。
【宜忌】孕婦慎服。
①《本草衍義》:"不可多食,令人自利,不益極虛人。"
②《品匯精要》:"妊娠不可生用。"
③《本草經疏》:"一切勞傷發熱,陰虛內熱,無瘀血者禁用。"
【選方】①治婦人月候過多,血傷漏下不止:蒲黃三兩(微炒),龍骨二兩半。艾葉一兩。上三味,搗羅為末,煉蜜和丸,梧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煎米飲下,艾湯下亦得,日再。(《聖濟總錄》蒲黃丸)
②治產後血不下:蒲黃三兩。水三升,煎取一升,頓服。(《梅師集驗方》)
③治產後惡露不快,血上搶心,煩悶滿急,昏迷不省,或狂言妄語,氣喘欲絕:幹荷葉(炙)、牡丹皮、延胡索、生幹地黃、甘草(炙)各三分,蒲黃(生)二兩。上為粗末。每服二錢,水一盞,入蜜少許,同煎至七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(《局方》蒲黃散)
④治產後心腹痛欲死:蒲黃(炒香)、五靈脂(酒研,淘去砂土)各等分。為末,先用釅醋,調二錢,熬成膏,入水一盞,煎七分,食前熱服。(《局方》失笑散)
⑤催生:蒲黃、地龍(洗去土,於新瓦上焙令微黃)、陳橘皮等分。各為末,如經日不產,各抄一錢匕,新汲水調服。(《證類本草》)
⑥治墜傷撲損,瘀血在內,煩悶者:蒲黃末,空心溫酒服三錢。(《塞上方》)
⑦治吐血、唾血:蒲黃一兩。搗為散,每服三錢,溫酒或冷水調。(《簡要濟眾方》)
⑧治肺熱衄血:蒲黃、青黛各一錢。新汲水服之。或去青黛,入油發灰等分,生地黃汁調下。(《簡便單方》)
⑨治鼻衄經久不止:蒲黃二、三兩,石榴花一兩(末)。上藥,和研為散,每服以新汲水調下一錢。(《聖惠方》)
⑩治膀胱熱,小便血不止:蒲黃(微炒)二兩,郁金(銼)三兩。上二味,搗羅為散,每服一錢匕,粟米飲調下,空心晚食前服。(《聖濟總錄》蒲黃散)
⑾治卒下血:甘草、幹姜、蒲黃各一分。三物下篩,酒服方寸匕,日三。(《僧深集方》蒲黃散)
⑿治舌脹滿口,不能出聲:蒲黃頻摻。(《本事方》)
⒀治小兒重舌,口中生瘡,涎出:蒲黃一分,露蜂房一分(微炙),白魚一錢。上藥,都研令勻。用少許酒雕,敷重舌、口中瘡上,日三用之。(《聖惠方》蒲黃散)
⒁治聤耳出膿:蒲黃末,摻之。(《聖惠方》)
⒂治耳中出血:蒲黃、炒黑研末,摻入。(《簡便單方》)
⒃治脫肛:蒲黃二兩。以豬脂和敷肛上,納之。(《千金方》)
⒄治陰蝕:蒲黃二兩,桐皮二兩,甘草二兩。凡三物,搗篩,粉創上。(《令李方》蒲黃散)
⒅治丈夫陰下濕癢:蒲黃末敷之。(《千金方》)
【臨床應用】動物實驗證明,蒲黃對不同動物的離體子宮平滑肌,均有直接使其收縮或增強收縮和緊張性的作用。臨床應用於產褥期,於產後開始口服生蒲黃末,每日3次,每次3克,連續3天,以觀察其對子宮的收縮作用。據31例產婦的服藥結果,產後3日宮底平均下降4.71厘米,而對照組(未服藥)30例平均下降3.64厘米;同時服用生蒲黃後產婦的惡露亦漸減少。認為所謂"祛瘀"作用,其本質似在於收縮子宮;並認為蒲黃除能收縮子宮外,還有止血作用。此外,作者還根據蒲黃的作用及臨床觀察結果,對蒲黃"生用活血行血,炒黑止血"及"陰虛、無瘀忌用"的說法提出了不同意見。認為蒲黃無炒黑的必要,主張一律生用;臨床應用除孕婦外,一般無所禁忌。
【名家論述】①《綱目》:"《本事方》雲,有士人妻舌忽脹滿口,不能出聲,以蒲黃頻摻,比曉乃愈。又《芝隱方》雲,宋度宗,一夜忽舌腫滿口,用蒲黃、幹姜末等分,幹搽而愈。據此二說,則蒲黃之涼血活血可證矣。蓋舌乃心之外候,而手厥陰相火乃心之臣使,得幹姜是陰陽能相濟也。"
②《本草匯言》:"蒲黃,性涼而利,能潔膀胱之原,清小腸之氣,故小便不通,前人所必用也。至於治血之方,血之上者可清,血之下者可利,血之滯者可行,血之行者可止。凡生用則性涼,行血而兼消;炒用則味澀,調血而且止也。"
③《藥品化義》:"蒲黃,若諸失血久者,炒用之以助補脾之藥,攝血歸源,使不妄行。又取體輕行滯,味甘和血,上治吐衄喀血,下治腸紅崩漏。但為收功之藥,在失血之初,用之無益。若生用亦能涼血消腫。"
④《本經逢原》:"蒲黃,《本經》主心腹膀胱寒熱,良由血結其處,營衛不和故也。與五靈脂同用,胃氣虛者,入口必吐,下咽則利,以五靈脂性味濁惡也。舌根脹痛,亦有屬陰虛火旺者,誤用前法(指同幹姜末幹摻),轉傷津液,每致燥濕愈甚,不可不審。"
⑤《本草正義》:"蒲黃,專入血分,以清香之氣,兼行氣分,故能導瘀結而治氣血凝滯之痛。東璧李氏雖謂其涼血、活血,亦以水產之品,故以為涼。頤謂蒲本清香,亦有辛味,以《本經》菖蒲辛溫例之,必不可以為寒涼。蒲黃又為蒲之精華所聚,既能逐瘀,則辛散之力可知。況心腹結滯之痛,新產瘀露之凝,"失笑"一投,捷於影響,雖曰靈脂導濁,是其專職,然蒲黃果是寒涼,必非新產有瘀可用。若舌瘡口瘡,皮膚濕癢諸病,敷以生蒲黃細粉可愈,則以細膩粘凝,自有生肌之力,非僅取其清涼也。"
注: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,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。
© CopyRight 2024 LOOKUP.TW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