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草藥大全 >桑耳功效和作用

桑耳 桑耳的作用、功效及副作用



桑耳
(《本經》)
【異名】桑菌、木麥(《別錄》),桑上寄生(《證類本草》),桑檽(《唐本草》),桑蛾、桑雞(《廣菌譜》)。
【來源】為寄生於桑樹上的木耳。植物形態參見"木耳"條。
【性味】甘,平。
①《別錄》:"味甘,有毒。"
②《藥性論》:"平。"
③孟詵:"寒,無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治腸風,痔血,衄血,崩漏,帶下,婦人心腹痛。
①《本經》:"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,血病,癥瘕積聚,陰痛,陰陽寒熱,無子。"
②《別錄》:"療月水不調,其黃熟陳白者止久泄,益氣不饑。其金色者治癖飲,積聚腹痛,金瘡。"
③《藥性論》:"能治風,破血,益力。"
④《日華子本草》:"止腸風瀉血,婦人心腹痛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:煎湯,1.5~3錢;或入丸、散。
【選方】①治留飲宿食:桑耳二兩,巴豆一兩(去皮)。五升米下蒸過,和棗膏搗丸,麻子大。每服一、二丸,取利止。(《範汪方》)
②治心下急痛:桑耳燒存性,熱酒服二錢。(《瀕湖集簡方》)
③治少小鼻衄,小勞輒出:桑耳熬焦搗末,每發時,以杏仁大塞鼻中。(《肘後方》)
④治遺尿且澀:桑耳為末,每酒下方寸匕,日三服。(《聖濟總錄》)
⑤治五痔:桑耳二兩。搗細羅為散,每於食前,以粥飲調下二錢。(《聖惠方》)
⑥治崩中、帶下:桑耳燒令黑,為末,酒服方寸匕,日二服。(《千金方》)
⑦治血崩:桑耳(煆存性,研細)。香附(童便炒黑,研細)。每用桑耳灰二分,香附末三分,潑醋湯空心調服。(《本草經疏》)
⑧治咽喉痹痛:五月收桑上木耳,白如魚鱗者,臨時搗碎,綿包彈子大,蜜湯浸含之。(《便民圖纂》)
【名家論述】《本經逢原》:"桑耳,善祛子臟中風熱,不但主漏下血病,並可以治寒熱積聚,積聚去,不難成孕。《本經》專取黑者達腎,赤者走肝,補中寓瀉,瀉中寓補之機,具見言外矣。其黃熟陳白者,止久泄,益氣。金色者,治癖飲積聚,及腸風瀉血,衄血,五痔下血,血痹虛勞,咽喉痹痛,一切血癥鹹宜用之。"

注: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,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。

<< 上一個: 桑蠹蟲的功效和作用 下一個: 桑根的功效和作用>>





使用條款 | 私隱政策 | 聯繫我們 |

© CopyRight 2024 LOOKUP.TW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