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草藥大全 >白背葉1功效和作用

白背葉1 白背葉1的作用、功效及副作用



白背葉
(《南寧市藥物誌》)
【異名】白帽頂、白膜葉(《嶺南草藥誌》)。
【來源】為大戟科植物白楸的葉。
【植物形態】白楸又名:白背娘、白背桐、白樸樹、白泡樹、白面簡、白鶴樹、白匏仔、白背木、白面虎、白吊栗、野桐、白面戟、木梗天青地白、白毛樹、野芙蓉、白林樹、橡皮柴、谷皮柴、白桃葉、白面風。
灌木或小喬木,小枝、葉柄和花序均被灰白色星狀茸毛。葉互生,圓卵形,長7~17厘米,寬5~14厘米,基部近截形或短截形,具2腺點,先端漸尖,全緣或不規則3裂,有稀疏鈍齒,上面近無毛,下面灰白色,密被星狀茸毛,有細密棕色腺體;葉柄長1.5~8厘米,密被柔毛。花單性,雌雄異株;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,長8~25厘米,被黃褐色茸毛;雄花簇生,萼片3~4,卵形,外被密毛,內面有紅色腺點,無花瓣,雄蕊多數,花絲分離;雌花單生,花萼鐘狀,具不等的5裂,外被星狀茸毛,無花瓣,子房3室,密生星狀茸毛,花柱3。蒴果近球形,密生羽毛狀軟刺。籽粒小,圓形,色黑而有光澤。花期6~7月。果期10~11月。
生於山谷、村邊、路旁或灌木草叢中。分布廣東、廣西、湖南、福建、浙江、安徽、河南等地。
本植物的根(白背葉根)亦供藥用,另詳專條.
【采集】全年可采,鮮用或曬幹。
【性味】《南寧市藥物誌》:"寒,無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清熱,利濕,止痛,解毒,止血。治淋濁,胃痛,口瘡,痔瘡,潰瘍,跌打損傷,蛇咬傷,外傷出血。
《南寧市藥物誌》:"清熱,利水,祛風濕,止痛。治淋濁,痔瘡,跌打,蛇傷。止癢,消腫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:煎湯,1.5~3錢。外用:研末撒或煎水洗。
【選方】①治胃痛嘔水:白背葉草頭浸男子尿一星期,取起洗凈曬幹。每用二兩,雄雞一只去腸雜頭肺,水適量燉服,每星期一次。(《閩南民間草藥》)
②治鵝口瘡:白背葉適量蒸水,用消毒棉卷蘸水拭抹患處,一日三次,連抹兩天。(《嶺南草藥誌》)
③治外傷出血,潰瘍:白背葉曬幹,擦成棉絨樣收貯,出血時取適量貼上,外加繃帶固定。(《嶺南草藥誌》)
④治皮膚濕癢:白背葉煎水洗。(《福建中草藥》)
⑤治產後風:白背葉、艾葉,酒煎服。(江西《草藥手冊》)
⑥治潰瘍:白背葉鮮葉搗爛,麻油或菜油雕敷。(江西《草藥手冊》)
⑦治跌打扭傷:鮮白背葉適量,搗敷。(蘇醫《中草藥手冊》)
【臨床應用】治療慢性中耳炎
取幹白背葉1兩研成粗末,加水半斤,置於加蓋的瓷盅內,隔水燉2小時以上,去渣,過濾,濾液內加適量防腐劑。用時先將患耳膿水洗凈,藥棉拭幹,再滴入藥液,每次3~4滴,每日3次。療程3~15天。77例經1~12個月隨訪,痊愈32例,顯效24例,好轉21例。

注: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,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。

<< 上一個: 白背楊的功效和作用 下一個: 白背葉2的功效和作用>>





使用條款 | 私隱政策 | 聯繫我們 |

© CopyRight 2024 LOOKUP.TW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