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草藥大全 >知母功效和作用

知母 知母的作用、功效及副作用



知母
(《本經》)
【異名】蚔母、連母、野蓼、地參、水參、水浚、貨母、蝭母(《本經》),芪母(《廣雅》),提母(《範子計然》),女雷、女理、兒草、鹿列、韭逢、兒踵草、東根、水須、苦心(《別錄》),昌支((唐本草》),穿地龍(《山東中藥》)。
【來源】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莖。
【植物形態】知母,又名:蕁,莐藩(《爾雅》),大蘆水、兔子油草、蒜瓣子草,羊胡子草、馬馬草。
多年生草本,全株無毛。根狀莖橫生於地面,其上有許多黃褐色纖維,下生多數粗而長的須根。葉基生,叢出;線形,長15~70厘米,寬3~6毫米,質稍硬,基部擴大成鞘狀。花莖直立,高50~100厘米,上生鱗片狀小苞葉,穗狀花序稀疏而狹長,花常2~3朵簇生,無花梗或有很短的花梗,長約3毫米,花梗頂端具關節;花綠色或紫堇色;花被片6,宿存,排成2輪,長圓形,長7~8毫米,有3條淡紫色縱脈;雄蕊3,比花被片為短,貼生於內輪花被片的中部,花絲很短,具丁字藥;子房近圓形,3室,花柱長2毫米。蒴果長卵形,長10~15毫米,成熟時沿腹縫上方開裂,每室含種子1~2粒。種子三棱形,兩端尖,黑色。花期5~6月。果期8~9月。
生於向陽幹燥的丘陵地及固定的砂丘上。分布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、內蒙古、河北、河南、山東、陜西、甘肅等地。
【采集】春、秋均可采挖,以秋季采者較佳。栽培三年後開始收獲。挖出根莖,除去莖苗及須根,保留黃絨毛和淺黃色的葉痕及莖痕曬幹者,為"毛知母";鮮時剝去栓皮曬幹者為"光知母"。
【藥材】①毛知母為帶皮的幹燥根莖,呈扁圓柱形,微彎曲,一端較粗,一端較細,偶有2~3分歧,長3~17厘米,直徑0.8~2厘米。根頭部有淺黃色的葉痕及莖痕殘留,俗稱"金包頭";上面中央有一道下陷的縱溝,具緊密排列的環狀節,節上密生金黃色扁平的絨毛,由兩側向根莖上方集中;另一面較皺縮,並有多數凹陷或突起的小圓點狀根痕,黃絨毛少或無。質硬,易折斷,斷面黃白色,平坦。無臭,味甘而苦,帶粘性。以肥大、質硬、表面被金黃色絨毛、斷面黃白色者為佳。瘦長、形扁、外毛灰黑、內色暗者為質次。
②光知母
又名:知母肉。為去皮的幹燥根莖。較毛知母瘦小,長約3~13厘米,直徑約1厘米。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,有扭曲的縱溝,一側可見多數不規則散在的小形根痕。質硬,易折斷,斷面白色或黃白色,有的顯筋脈點,水浸後有粘液。氣味同毛知母。以肥大、滋潤、質硬、色黃白、嚼之發粘者為佳。
主產河北、山西。此外,河南、內蒙古、甘肅、陜西以及東北等地亦產。以河北易縣所產品質最佳,稱"西陵知母"。西南及中南都銷毛知母;華北,東北銷光知母。
【化學成分】主含皂甙。根莖含總皂甙約6%,從中檢出6種皂甙,分別稱為知母皂甙A-Ⅰ,A-Ⅱ,A-Ⅲ、A-Ⅳ、B-Ⅰ和B-Ⅱ,其中知母皂甙A-Ⅲ是薩爾薩皂甙元與知母雙糖結合而成的雙糖甙,知母皂甙A-Ⅰ是薩爾薩皂甙元β-D-吡喃半乳糖甙。知母根莖中的皂甙元主要是薩爾薩皂甙元,幹根中的含量約0.5%,此外還有嗎爾考皂甙元、新芰脫皂甙元。以前從知母根莖中分出的皂甙曾稱為知母寧,推測是嗎爾考皂甙、知母皂甙A-Ⅲ、A-Ⅳ、B等的混合物。根莖尚含多量的還原糖和粘液質、鞣酸、脂肪油等,又每克含尼克酸188微克。尼克酰胺12微克。另含芒果甙0.5%。
地上部分含芒果甙和異芒果甙。葉含芒果甙約0.7%。花含皂甙,水解後得熔點為246~248℃的甙元C27H42O4。
【藥理作用】①抗菌作用
知母煎劑在瓊脂平板上對葡萄球菌、傷寒桿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,對痢疾桿菌、副傷寒桿菌、大腸桿菌、枯草桿菌、霍亂弧菌也有抑制作用,在沙伯氏培養基上,對某些常見的致病性皮膚癬菌也有些抑菌作用。乙醚浸膏及在此浸膏中經丙酮處理所得之粗結晶對在普、拜二氏培養基上的H37RV人型結核桿菌亞種有較強的抑制作用,前者的最低有效濃度為1:64000(無血清)或1:16000(加血清);後者則為1:16000~1:8000,前人所得之皂甙無此作用。在對小鼠實驗性結核的治療上,用含2.5%知母粉的飼料餵食後,對肺部結核病竈有抑制作用,但小鼠的死亡率與對照組差異不大;如提高到5%,則肺結核指數(反映肺臟大體病變的情況)可接近異煙胼,但死亡率卻較對照組更高,可能是藥物本身毒性較大之故。在對豚鼠的實驗性結核的治療中,知母顯示有治療效果,肺部病變較對照組減輕1/2左右。
②解熱作用
浸膏2毫升/公斤(1毫升相當生藥2克),與大腸桿菌(0.03%)2.3毫升,同時註射於家兔皮下,或先註射大腸桿菌,隔15分鐘後再註入浸膏,體溫均不升高,故認為有解熱作用。
③其他作用
浸膏給家兔靜脈註射,小劑量(0.5毫升浸膏中性原液)時對呼吸及血壓均無影響,中等量(1~3毫升)能抑制呼吸,血壓亦輕微下降,大量(7毫升)則呼吸停止、血壓下降,導致死亡。浸膏液(0.001~1%)對在位蟾蜍心臟,低濃度無顯著影響,中等劑量抑制,大量則麻痹心臟。對妊娠家兔離體子宮無顯著影響。
知母幹浸膏(6克/公斤)給正常家兔註射後,未見對血糖有何影響,醇提取物可引起暫時性的血糖升高。有人報告水提取物,給兔口服200毫克/公斤,能引起血糖下降,特別是對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兔,作用更顯著。對正常大鼠,知母不能增進葡萄糖之氧化,雖可促進橫膈、脂肪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,並使橫膈中糖元含量輕度增加,但肝糖元含量卻有所降低。對實驗性(四氧嘧啶)糖尿病的小鼠,知母水性提取物100~150毫克/公斤靜脈註射,可降低血糖,尿中酮體減少,死亡率較對照組輕。
【炮制】知母:揀凈雜質,用水撞洗,撈出,潤軟,切片曬幹。鹽知母:取知母片置鍋中用文火微炒,噴淋鹽水,炒幹取出,放涼。(每知母片100斤,用鹽2斤8兩加適量開水化開澄清)
①《雷公炮炙論》:"凡使知母,先於槐砧上細銼,焙幹,木臼杵搗,勿令犯鐵器。"
②《綱目》:"凡用知母揀肥潤裏白者,去毛切,引經上行則用酒浸焙幹,下行則用鹽水潤焙。"
【性味】苦,寒。
①《本經》:"味苦,寒。"
②《藥性論》:"性平。"
③《日華子本草》:"味苦甘。"
④《藥品化義》:"味微苦略辛。"
【歸經】入肺、胃、腎經。
①《珍珠囊》:"腎經。"
②《湯液本草》:"入足陽明經、手太陰經。"
③《本草經解》:"入足少陰腎經、手少陰心經。"
【功用主治】滋陰降火,潤燥滑腸。治煩熱消渴,骨蒸勞熱,肺熱咳嗽,大便燥結,小便不利。
用於溫熱病,邪熱亢盛、壯熱、煩渴、脈洪大等肺胃實熱證。知母有清熱瀉火除煩的作用。與石膏配伍有協同之效,如白虎湯。
用於肺熱咳嗽或陰虛燥咳、痰稠等證。本品有清瀉肺火,滋陰潤肺之效,常與貝母同用以清肺化痰止咳,即二母散。
用於陰虛火旺,肺腎虧所致的骨節蒸潮熱、盜汗、心煩等癥。知母有滋陰降火的作用。常同黃柏相須為用,配入養陰藥中,如知柏地黃丸。
可用於陰虛消渴,癥見口渴、飲多、尿多者。本品有滋陰潤澡、生津止渴功效。同天花粉、五味子等配合使用可增強療效,如玉液湯。
清熱瀉火:用於高熱煩渴,常配生石膏;用於肺熱咳嗽,常配貝母。
滋陰降火:用於陰虛之發熱、盜汗,常配黃柏、地黃。
①《本經》:"主消渴熱中,除邪氣肢體浮腫,下水,補不足,益氣。"
②《別錄》:"療傷寒久瘧煩熱,脅下邪氣,膈中惡及風汗內疸。"
③陶弘景:"甚療熱結,亦主瘧熱煩。"
④《藥性論》:"主治心煩躁悶,骨熱勞往來,生產後蓐勞,腎氣勞,憎寒虛損,患人虛而口幹,加而用之。"
⑤《日華子本草》:"通小腸,消痰止嗽,潤心肺,補虛乏,安心止驚悸。"
⑥張元素:"涼心去熱,治陽明火熱,瀉膀胱腎經火,熱厥頭痛,下痢腰痛,喉中腥臭。"
⑦王好古:"瀉肺火,滋腎水,治命門相火有余。"
⑧《綱目》:"安胎,止子煩,辟射工溪毒。"
⑨《本草求原》:"治嗽血,喘,淋,口病,尿血,呃逆,盜汗,遺精,痹痿,瘈疭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:煎湯,2~5錢;或入丸、散。
【宜忌】脾胃虛寒,大便溏泄者忌服。
①《別錄》:"多服令人泄。"
②《醫學入門》:"凡肺中寒嗽,腎氣虛脫,無火癥而尺脈微弱者禁用。"
③《本草經疏》:"陽痿及易舉易痿,泄瀉脾弱,飲食不消化,胃虛不思食,腎虛溏泄等證,法並禁用。"
④《本經逢原》:"外感表證未除、瀉痢燥渴忌之。脾胃虛熱人誤服,令人作瀉減食,故虛損大忌。"
【選方】①治傷寒邪熱內盛,齒牙幹燥,煩渴引飲,目昧唇焦:知母五錢,石膏三錢,麥門冬二錢,甘草一錢,人參八錢。水煎服。(《傷寒蘊要》)
②治溫瘧壯熱,不能食:知母、鱉甲(炙),地骨皮各三兩,常山二兩,竹葉(切)一升,石膏四兩(碎)。上六味切,以水七升,煮取二升五合,去滓,分三服。忌蒜、豬肉、莧菜、生蔥、生菜。(《延年方》知母鱉甲湯)
③治火沖眩暈,暴發倒仆,昏不知人,甚則遺尿不覺,少頃汗出而輕,仍如平人,右關脈細敷,脾陰不足者:知母、黃柏、黃芪、當歸身。水煎服。(《癥因脈治》知柏補血湯)
④治消渴:生山藥一兩,生黃芪五錢,知母六錢,生雞內金(搗細)二錢,葛根錢半,五味子三錢,天花粉三錢。水煎服。(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玉液湯)
⑤治氣虛勞傷,面黃肌瘦,氣怯神離,動作倦怠,上半日咳嗽煩熱,下午身涼氣爽,脈數有熱者:知母三錢,黃柏三錢,人參二錢,麥冬五錢,廣皮一錢,甘草五分。水煎服。(《癥因脈治》知柏參冬飲)
⑥治肺勞實熱,面目苦腫,咳嗽喘急,煩熱頰赤,骨節多痛,乍寒乍熱:知母、貝母(去心膜)、杏仁(去皮尖,炒)、甜葶藶(略炒)、半夏(湯泡七次)、秦艽(去蘆)、橘紅各一兩,甘草(炙)半兩。上細切,每服四錢,水-盞半,姜五片,煎至八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(《濟生方》二母湯)
⑦治肺家受燥,咳嗽氣逆:知母、石膏、桔梗、甘草、地骨皮。水煎服。(《癥因脈治》知母甘桔湯)
⑧治妊娠子煩,因服藥致胎氣不安,煩不得臥者:知母一兩,洗焙為末,棗肉丸彈子大。每服一丸,人參湯下。醫者不識此病,作虛煩治,反損胎氣。(《產乳集驗方》)
⑨痰嗽。用知母、貝母各一兩,研細:巴豆三十枚,去油,研勻。每夜,切生姜三片,二面蘸上藥末,放在口裏細嚼咽下,隨即睡覺。次日必瀉,痰嗽漸止。體弱者,不用巴豆。
⑩久嗽氣急。用知母五錢(去毛切片,隔紙炒過)、杏仁五錢(姜水泡,去皮尖,焙過),同煎服。另以蘿蔔子、杏仁,等分為末,加米糊做成丸子。每服五十丸,姜湯送下,以絕病根。
⑾妊娠不足月,腹痛欲產。用知母二兩,研細,和蜜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米粥送下。
⑿紫癜風疾。用醋磨知母塗搽。
⒀甲疽。用知母,燒存性,研末敷患處。
【名家論述】①李杲:"知母,其用有四:瀉無根之腎火,療有汗之骨蒸,止虛勞之熱,滋化源之陰。仲景用此入白虎湯治不得眠者,煩躁也。煩出於肺,躁出於腎,君以石膏,佐以知母之苦寒,以清腎之源,緩以甘草、粳米,使不速下也。又凡病小便悶塞而渴者,熱在上焦氣分,肺中伏熱,不能生水,膀胱絕其化源,宜用氣薄味薄淡滲之藥,以瀉肺火,清肺金而滋水之化源。若熱在下焦血分而不渴者,乃真水不足,膀胱幹涸,乃無陰則陽無以化,法當用黃柏、知母大苦大寒之藥,以補腎與膀胱,使陰氣行而陽自化,小便自通。"
②《本草通玄》:"知母苦寒,氣味俱厚,沈而下降,為腎經本藥。兼能清肺者,為其肅清龍雷,勿使僭上,則手太陰無銷爍之虞也。瀉有余之相火,理消渴之煩蒸,凡止咳安胎,莫非清火之用。多服令人泄瀉,亦令人減食,此惟實火燔灼者,方可暫用。若施之於虛損之人,如水益深矣。蓋苦寒之味,行天地肅殺之令,非長養萬物者也。"
③《本草正》:"古書言知母佐黃柏滋陰降火,有金水相生之義。蓋謂黃柏能制膀胱,命門陰中之火,知母能消肺金,制腎水化源之火,去火可以保陰,是即所謂滋陰也。故潔古、東垣皆以為滋陰降火之要藥。繼自丹溪而後,則皆用以為補陰,誠大謬矣。夫知母以沈寒之性,本無生氣,用以清火則可,用以補陰,則何補之有?"
④《重慶堂隨筆):"知母,清肺胃氣分之熱,則津液不耗而陰自潛滋暗長矣。然仲聖雲,胃氣生熱,其陽則絕。蓋胃熱太盛,則陰不足以和陽,津液漸幹,而成枯燥不能殺谷之病,其陽則絕者,即津液涸竭也,清其熱,俾陽不絕,則救津液之藥,雖謂之補陽也可。乃後人以為寒涼之品,非胃家所喜,諄諄戒勿輕用,輒從事於香燥溫補之藥者何哉!"
⑤《本經疏證》:"知母能益陰清熱止渴,人所共知,其能下水,則以古人用者甚罕,後學多不明其故。……《千金》、《外臺》兩書用知母治水氣各一方。《千金》曰,有人患水腫腹大,其堅如石,四肢細,少勞苦足脛即腫,少飲食便氣急,此終身之疾,服利下藥不瘥者,宜服此藥,微除風濕,利小便,消水谷,歲久服之,乃可得力,瘥後可常服.其所用藥,則加知母於五苓散中,更增鬼箭羽、丹參、獨活、秦艽、海藻也。《外臺》曰,《古今錄驗》澤漆湯,療寒熱當風,飲多暴腫,身如吹,脈浮數者。其所用藥,則澤瀉、知母、海藻、茯苓、丹參、秦艽、防己、豬苓、大黃、通草、木香也。其曰,除風濕,利小便,曰療寒熱當風,飲多暴腫。可見《本經)所著下水之效,見於除肢體浮腫,而知母所治之肢體浮腫,乃邪氣肢體浮腫,非泛常肢體浮腫比矣。正以寒熱外盛,邪火內著,渴而引飲,火氣不能化水,水遂泛濫四射,治以知母,是泄其火,使不作渴引飲,水遂無繼,蓄者旋消,由此言之,仍是治渴,非治水也。於此,見凡腫在一處,他處反消瘦者,多是邪氣勾留,水火相阻之候,不特《千金方》水腫腹大四肢細,即《金匱要略》中桂枝芍藥知母湯,治身體尪羸,腳腫如脫,亦其一也。《金匱方》邪氣水火交阻於下,《千金方》邪氣水火交阻於中,阻於下者,非發散不為功,阻於中者,非滲利何由泄,此《千金方》所以用五苓散,《金匱方》所以用麻黃、附子、防風,然其本質均為水火交阻,故共用桂、術、知母則同也,桂、術治水之阻,知母治火之阻,於此遂可見矣。"
⑥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:"知母原不甚寒,亦不甚苦,嘗以之與黃芪等分並用,則分毫不覺涼熱,其性非大寒可知。又以知母一兩加甘草二錢煮飲之,即甘勝於苦,其味非大苦可知。寒、苦皆非甚大,而又多液,是以能滋陰也。有謂知母但能退熱,不能滋陰者,猶淺之平視知母也。是以愚治熱實脈數之證,必用知母,若用黃芪補氣之方,恐共有熱不受者,亦恒輔以知母。"
⑦《本草正義》:"知母寒潤,止治實火,瀉肺以泄壅熱,肺癰燥咳宜之,而虛熱咳嗽大忌。清胃以救津液,消中癉熱宜之,而脾氣不旺亦忌。通膀胱水道,療淋濁初起之結熱,伐相火之邪,主強陽不痿之標劑。熱病之在陽明,煩渴大汗,脈洪裏熱,佐石膏以掃炎熇;瘧證之在太陰,濕濁熏蒸,汗多熱甚,佐草果以泄脾熱。統詳主治,不外實熱有余四字之範圍。"
【貯藏】置通風幹燥處,防潮。

注: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,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。

<< 上一個: 枝兒條的功效和作用 下一個: 梔子的功效和作用>>





使用條款 | 私隱政策 | 聯繫我們 |

© CopyRight 2024 LOOKUP.TW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