燈籠草
(《陸川本草》)
【異名】打頭泡、泡泡草、心不幹(《廣西中獸醫藥植》),爆蔔草(《陸川本草》),燈籠泡、鬼燈籠、打蔔草(《南寧市藥物誌》),水燈籠草、苦燈籠草、荷蔔草、打額泡(《廣東中藥》Ⅱ),響鈴子(廣州空軍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。
【來源】為茄種植物燈籠草的全株。
【植物形態】燈籠草
一年生草本,高30~90厘米。莖直立或披散,上有細棱,具短毛。單葉互生,或2片聚生;卵圓形至矩圓形,長3.5~10厘米,寬2~5厘米,先端短尖,基部略呈心形或斜偏,邊緣淺波狀或有疏鋸齒,上面綠色,下面淺綠色,兩面脈上均被短茸毛,下面較密;葉柄長7~25毫米,被短茸毛。花單生於葉膿;花梗長4~5毫米,具短茸毛;花萼綠色,鐘狀,5淺裂,徑3~4毫米,表面有5棱,具短茸毛;花冠黃色,短筒狀,長約5毫米,5淺裂,裂片圓形,喉部內面帶紫色;雄蕊5,花絲黃色,藥藍紫色,超出花冠外;雌蕊1,子房上位,2室,花柱淺黃色,柱頭綠色,圓形。漿果圓形,直徑約1厘米,黃色;宿萼在結果時膨脹成燈籠狀,包圍在漿果外面,但與果分離。花期6~7月。果期9~10月。
生於田間、路旁、村邊。我國南北各地均有分市。
【采集】夏、秋采收。
【化學成分】根含有機酸、氨基酸、黃酮甙、酚類及糖類。葉含綠原酸。果實富於胡蘿蔔素,含水分89.55%、氮2.01%、脂肪0.28%、糖類3.51%、纖維素0.69%、灰分0.78%、有機酸0.56%。果汁中每100毫升含抗壞血酸40毫克,胡蘿蔔素類2.6毫克。果殼含氯化鉀、檸檬酸鉀、植物甾醇,又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酸、亞油酸、亞麻酸及飽和脂肪酸。此外尚含0.03%無定形的甙,鞣質、還元糖。
種子含6.28%的半幹性油,其組成中有反油酸、油酸、亞油酸、棕櫚酸、硬脂酸、花生酸等,但末找出亞麻酸;又分離出一種甾醇。
【性味】①《陸川本草》:"甘淡,微寒。"
②《南寧市藥物誌》:"苦,寒,微甘。"
【功用主治】清熱,行氣,止痛,消腫。治感冒,痄腮,喉痛,咳嗽,腹脹,疝氣,天皰瘡。
①《陸川本草》:"行氣,消脹,利尿。治腹脹,睪丸炎,疝氣。"
②《南寧市藥物誌》:"清熱殺蟲,止痛消腫。治熱眼,喉痛,咳嗽;外敷毒瘡,並熏洗陰囊腫大。"
③《生草藥手冊》:"內服治傷寒或小腸疝氣。外洗治天皰瘡。"
④《中國藥植圖鑒》:"功同酸漿。"
⑤廣州空軍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"治感冒發熱,腮腺炎,支氣管炎,皰疹,癤瘡,疝氣痛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:煎湯,3~5錢。外用:搗敷或煎水洗。
注: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,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。
© CopyRight 2024 LOOKUP.TW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