吊竹梅
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
【異名】水竹草(《嶺南大學校園植物名錄》),金瓢羹、白帶草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,吊竹菜、紫背金牛、血見愁(《南寧市植物誌》),雞舌黃、紅舌草、紅竹仔草(《泉州本草》),花葉竹夾菜(《廣西民間常用草藥》),二打不死、百毒散(《廣西中草藥》),鴨舌紅、紅鴨跖草(《福建中草藥》)。
【來源】為鴨跖草科植物吊竹梅的全草。
【植物形態】吊竹梅
多年生草本。莖稍柔弱,半肉質,分枝,披散或懸垂,長約1米,禿凈或被疏毛。葉無柄;橢圓狀卵形至矩圓形,長3~7厘米,寬1.5~3厘米,先端短尖,上面紫綠色而雜以銀白色,中部邊緣有紫色條紋,下面紫紅色,鞘的頂部和基部或全部均被疏長毛。花團聚於一大一小的頂生的苞片狀的葉內;萼片3,合生成一圓柱狀的管,長約6毫米;花冠管白色,纖弱,長約1厘米,裂片3,玫瑰色,長約3毫米;雄蕊6;子房3室。果為蒴果。花期不定。
常栽培園地或盆內;野生於山邊、村邊和溝邊較由濕的草地上。福建、廣東、廣西等地有栽培。
【化學成分】莖和葉含草酸鈣及樹膠。
【藥理作用】葉和莖的煎劑及水提取物(加酒精除去沈澱者)對離體豚鼠回腸有興奮作用,對離體大鼠子宮、離體兔心和十二指腸均無明顯作用,麻醉狗靜脈註射0.1克(生藥)/公斤也不影響血壓。水提取物在大鼠後肢灌流試驗中有舒張血管作用。
小鼠腹腔註射煎劑1克(生藥)/只,24小時內2只全部死亡,水提取物則無明顯毒性。
【性味】《福建民間草藥》:"甘,寒,有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治咳嗽吐血,淋病,白帶,痢疾,癰毒。
①《福建民間草藥》:"解熱,益陰,止血,療帶。"
②《南寧市藥物誌》:"外敷消毒癰。"
③《廣西中草藥》:"清熱解毒。治咳血,白帶,慢性痢疾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:煎湯,0.5~1兩(鮮者2~3兩);或搗汁。外用:搗敷。
【宜忌】《南寧市藥物誌》:"孕婦忌服。"
【選方】①治咳血:鮮吊竹梅二至三兩,豬肺四兩。酌加水煎成一碗,飯後服,日兩次。
②治淋病:鮮吊竹梅二至四兩。酌加水煎成一碗,飯前服,日兩次。
③治白帶:鮮吊竹梅二至四兩,冰糖一兩,淡菜一兩。酌加水煎成半碗,飯前服,日兩次。(①方以下出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
④治慢性痢疾:花葉竹夾菜五兩,白米一兩。同炒至半成炭為度,水煎,分三次服。(《廣西中草藥》)
⑤治急性結膜炎:花葉竹夾菜二兩,野芥蘭一兩。共搗爛,外敷患眼。(《廣西中草藥》)
注: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,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。
© CopyRight 2024 LOOKUP.TW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