鰒魚
(《本草經集註》)
【異名】鮑魚(《素問》),石決明肉(《本草衍義》),鏡面魚、明目魚(《醫林纂要》),
【來源】為鮑科動物九孔鮑或盤大鮑的肉。動物形態詳"石決明"條。
【采集】春、夏、秋三季均可捕捉,以春末夏初最為肥滿.捕得後取肉鮮用,或制成鮑魚幹。
【性味】①《醫林纂要》:"甘鹹,平。"
②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"甘鹹,溫。"
【功用主治】滋陰清熱,益精明目。治勞熱骨蒸,咳嗽,崩漏、帶下,淋病,青盲內障。
①《蜀本草》:"主咳嗽,啖之明目。"
②《醫林纂要》:"補心緩肝,滋陰明目。又可治骨蒸勞熱,解妄熱,療癰疽,通五淋,治黃疸。"
③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"補肝腎,益精明目,開胃養營,已帶濁崩淋,愈骨蒸勞極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:煮食或煎湯。
【宜忌】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"體堅難化,脾弱者飲汁為宜。"
【名家論述】《本草衍義》:"(鰒魚),肉與殼兩可用,方家宜審用之。然皆治目。"
注: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,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。
© CopyRight 2024 LOOKUP.TW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