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草藥大全 >茵芋功效和作用

茵芋 茵芋的作用、功效及副作用



茵芋
(《本經》)
【異名】卑山共(《吳普本草》),莞草、卑共(《別錄》),茵蕷(《千金方》),因預(《綱目》)。
【來源】為蕓香科植物茵芋的莖葉。
【植物形態】茵芋,又名:黃山桂。
常綠灌木,分枝,高約1米。葉常集生於枝頂,狹長圓形或長圓形,兩端漸尖,長7~11厘米,寬2~3厘米,全緣,有時沿中部以上兩側邊緣有疏淺缺刻,中脈在葉面浮凸,且密被微柔毛;葉柄長4~7毫米,淡紅色。花常為兩性,集生成頂生的圓錐花序;苞小,卵形;萼片5,廣卵形;花瓣5,白色,有芳香,長圓形至卵狀長圓形,端圓或鈍,在花蕾時各瓣大小略有不等;雄蕊與花瓣等長,花絲絲狀,花藥廣橢圓形;子房近圓球形,4~5室,花柱短,柱頭頭狀。果長圓形,長10~15毫米,紅色,有殘存萼片。花期4~5月。
生於山中樹蔭下。分布山東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四川、貴州、福建、廣西、廣東、湖北等地。
【化學成分】葉含茵芋堿、茵芋甙、蔗糖。
【藥理作用】茵芋堿有麻黃堿樣作用,可升高麻醉貓血壓,增強瞬膜收縮,加強腎上腺素對血壓及子宮的作用,加強貓或兔的在位子宮收縮,抑制小腸收縮及擴張冠狀血管等。此外,還能提高橫紋肌張力,加強脊髓反射興奮性(去腦蛙的反射時的測定),這可能與中樞神經系統之興奮有關;在切除腎上腺後,其作用仍可保持。它對神經節無作用,對可卡因無增強作用,對貓或大鼠的神經-橫紋肌制備亦無顯著影響,不翻轉擬交感藥的作用。其作用雖與麻黃堿有許多類似處,但強度較弱。小鼠在皮下註射600毫克/公斤以上時,可出現抑制,共濟失調,但不致死亡。對蛙50~100毫克/公斤時可出現顯著的興奮現象,提高橫紋肌張力,200毫克/公斤時則可致死。貓皮下註射50毫克/公斤,無明顯變化。早年認為它是一種肌肉毒,可引起蛙肌強直,劑量較大,亦可抑制心臟肌肉;如靜脈註射於兔,可引起心肌抑制甚至麻痹,血壓逐漸降低,最終動物發生痙攣而死。
【性味】辛苦,溫,有毒。
①《本經》:"味苦,溫。"
②《吳普本草》:"微溫,有毒。"
③《藥性論》:"苦辛,有小毒。"
【歸經】《本草求真》:"入肝、腎。"
【功用主治】治風濕痹痛,四肢攣急,兩足軟弱。
①《本經》:"主五藏邪氣,心腹寒熱羸瘦如瘧狀,發作有時,諸關節風濕痹痛。"
②《別錄》:"療久風濕走四肢,腳弱。"
③《藥性論》:"治男子女人軟腳毒風,拘急攣痛。"
④《日華子本草》:"治一切冷風,筋骨怯弱羸顫,入藥炙用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:浸酒或入丸劑(生藥一日量3~6分)。
【宜忌】本品有毒,內服宜慎。陰虛而無風濕實邪者禁用。
【選方】①治賊風,手足枯痹,四肢拘攣:茵芋、附子、天雄、烏頭、秦艽、女萎、防風、防己、躑躅、石楠、細辛、桂心各一兩。上十二味,切,以絹袋盛,清酒一斟漬之,冬七日,夏三日,春、秋五日。藥成初服一合,日三,漸增之,以微痹為度。(《百病方》)
②治風氣積滯成腳氣,常覺微腫,發則或痛:茵芋葉(銼,炒)、薏苡仁各半兩,郁李仁(去皮、尖,微炒)一兩,牽牛子三兩(生取末一兩半)。上研細末,煉蜜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五更姜棗湯下,未利加至三十丸,日三,快利為度,白粥補。(《本事方》茵芋丸)
【名家論述】①《綱目》:"《千金》、《外臺》諸古方,治風癇有茵芋丸,治風痹有茵芋酒,治婦人產後中風有茵芋膏,風濕諸方多用之。茵芋、石南、莽草,皆古人治風妙品,而近世罕知,亦醫家疏缺也。"
②《本經逢原》:"茵芋大毒,世亦罕用。《本經》雖有治羸瘦如瘧狀一語,皆是五臟有邪氣,心腹寒熱所致,非能療虛羸寒熱也。其治關節風濕痹痛,是其正治。"
【中毒】《南方主要有毒植物》:"茵芋,有毒部位,果和葉,以葉含毒較烈。中毒癥狀:誤食少量引起輕度痙攣,大量則引起血壓下降,心肌麻痹而死亡。解救方法:若痙攣時可肌註苯巴比妥,痙攣控制後可洗胃,導瀉。若血壓下降則註射腎上腺素或苯甲酸鈉咖啡因強心劑等。"

注: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,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。

<< 上一個: 茵陳蒿的功效和作用 下一個: 蔭風輪的功效和作用>>





使用條款 | 私隱政策 | 聯繫我們 |

© CopyRight 2024 LOOKUP.TW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