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草藥大全 >原蠶蛾功效和作用

原蠶蛾 原蠶蛾的作用、功效及副作用



原蠶蛾
(《別錄》)
【異名】晚蠶蛾(《日華子本草》)。
【來源】為蠶蛾科昆蟲家蠶蛾的雄性全蟲。
【動物形態】家蠶蛾
雌雄蛾全身均密被白色鱗片。體長1.6~2.3厘米。翅展3.9~4.3厘米。頭部較小。復眼1對,黑色,呈半圓形。口器退化,下唇須細小。觸角1對,羽毛狀,基部粗,末端漸細,雌蛾的觸角灰色,較短;雄者黑色,較雌者長。前胸節和中胸節吻合,翅2對,均被有白色鱗片;前翅位於中胸部,呈三角形,較大,有3條淡暗色的橫紋;後翅生於後胸,較小,略呈圓形,有2條較深色的平行線。足3對。跗節5節,具1對黑褐色的爪,有綿狀毛。雌蛾腹部肥碩,末端鈍圓;雄者腹部狹窄,末端稍尖。幼蟲即家蠶。圓筒形,灰白色,有暗色斑紋,全體疏生黃褐色短毛,除頭部外,由13個環節組成。頭小而堅硬,有單眼,觸角,唇、顎及吐絲管。前3節為胸部,後10節為腹部;前胸節甚小,兩側有橢圓形的氣門,中、後胸節膨大,外表有皺襞;胸足3對,腹足4對,尾足1對。第8腹節背面中央有尾角1枚。體內有絲腺,能分泌絲質,吐絲作繭。
幼蟲以嫩桑葉為食,經5齡而作繭;漸次化蛹,成蛾。蠶的發生次數,每年有一次及二次、四次等,故有一化蠶、二化蠶、四化蠶等名稱,因發生時間不同,又有春蠶、夏蠶、秋蠶等分別。分布很廣。我國大部地區,均有飼養。
本昆蟲的病死幼蟲(白僵蠶)、幼蟲的蛻皮(蠶蛻)、蛹(蠶蛹)、卵子(原蠶子)、卵殼(蠶退紙)、繭殼(蠶繭)、幼蟲的糞便(原蠶沙)亦供藥用,各詳專條。
【采集】於夏季,取雄性蠶蛾,以沸水燙死,曬幹。
【化學成分】蠶蛾含蛋白質及遊離氨基酸,後者約有20種之多,但無α-氨基異丁酸、脯氨酸及胱氨酸,又只有雌蛾有鳥氨酸。又含脂肪油。有報道,雄蛾的脂肪油,性質極與蠶蛹油相似。從蛾翅曾分離三種螢光物質,其中主要者為青螢光物質,它是一種喋呤,定名螢光青,據稱與魚類組織中的螢光青是同一物質。蛾又含細胞色素C,它與脊椎動物、酵母等中的細胞色素C相同,初出蠶蛾一公斤,可分離出細胞色素C結晶70毫克。蠶蛾(及蠶蛹)含變態激素α-脫皮松及β-脫皮松,其中主要的是α-脫皮松。
雌蛾有性誘腺,含引誘雄蛾的物質,它們曾被稱為性誘色素,都是螢光性色素,見光則分解。蠶蛾含維生素B12,每1000個蛾曾分離維生素B12_17毫克(蛹含36毫克,蠶含75毫克)。又含菸酸。初出的蛾,每天排泄的尿中含菸酸7.2微克。
【炮制】《藥對》:"入藥炒,去翅、足用。"
【性味】鹹,溫。
①《別錄》:"熱,有小毒。"
②《藥對》:"熱,無毒。"
③《千金·食治》:"味鹹,溫,有小毒。"
【歸經】入肝、腎經。
①《本草經疏》:"入腎。"
②《玉楸藥解》:"入足少陰腎經、足厥陰肝經。"
③《本草求真》:"入命門。"
【功用主治】補肝益腎,壯陽澀精。治陽痿,遺精,白濁,尿血,創傷,潰瘍及燙傷。
①《別錄》:"主益精氣,強陰道,止精。"
②《日華子本草》:"壯陽事,止泄精,尿血,暖水藏。治暴風,金瘡,凍瘡,湯火瘡,並滅瘡瘢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:入丸、散。外用:研末撒或搗爛敷。
【宜忌】《本草經疏》:"陰虛有火者忌之。"
【選方】①治陽痿:原蠶蛾(未連者)一升,陰幹,去頭,足、毛羽。末之,白蜜丸如梧子。夜臥服一丸。(《千金方》)
②治遺精、白濁:晚蠶蛾焙幹,去翅、足。為末,飯丸,綠豆大。每服四十丸,淡鹽湯下。(《綱目》)
③治血淋,臍腹及陰莖澀痛;晚蠶蛾,研為末。每於食前,以熱酒調下二錢。(《聖惠方》)
④治刀斧傷及一切金瘡,止血生肌:晚蠶蛾為末,摻勻,絹裹之。(《勝金方》天蛾散)
⑤止血定痛生肌:晚蠶蛾、白芷、當歸頭、陳石灰各等分。共研細末,敷。(《救傷秘旨》蠶蛾散)
⑥治玉枕瘡,生枕骨上如癰,破後如箸頭:石韋、原蠶蛾(炒)。上二味等分,搗羅為散,幹貼。(《聖濟總錄》石韋散)

注: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,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。

<< 上一個: 元元草的功效和作用 下一個: 原蠶沙的功效和作用>>





使用條款 | 私隱政策 | 聯繫我們 |

© CopyRight 2024 LOOKUP.TW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