獐牙菜
(《內蒙古中草藥》)
【異名】當藥(《內蒙古中草藥》)。
【來源】為龍膽科植物瘤毛獐牙菜的全草。
【植物形態】瘤毛獐牙菜
一年生草本,高10~40厘米。莖單一或分枝,四棱形,帶紫色。葉對生,無柄,線狀披針形,長2~4厘米,先端漸尖,基部狹,全緣。圓錐狀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;萼片5,線狀披針形;花冠藍紫色,直徑達2厘米,5深裂,開展,裂片狹卵形,內側基部有2腺窩,腺窩邊緣的毛具瘤狀突起;雄蕊5,花藥暗紫色。蒴果橢圓形。花期秋季。
生於山坡、草地、林邊。分布東北、華北、河南、山東等地。
此外,尚有以下兩種植物的全草,也作獐牙菜入藥:
①雙斑獐牙菜
一或二年生草本,高60~100厘米。莖直立,有分枝。葉對生,橢圓形或長圓形,先端尖,基部下延。花冠黃白色,5琛裂,裂片倒卵形,上半部有多數濃綠色斑點,中部稍上處有2個黃綠色腺體,圓形,裸出,直徑約0.1~0.2厘米。
②腺鱗草
一年生矮小草本,高約10厘米。莖纖細,自基部分枝。根生葉倒卵形;莖生葉狹卵形,銳尖。花腋生,1~3朵,花冠輻狀,帶白色,花後下垂。
【采集】夏、秋采收,切段,陰幹。
【化學成分】當藥含當藥苦甙約2~4%;還含當藥素、黃色龍膽根素、黃色龍膽根素葡萄糖甙等。
雙斑獐牙菜含異牡荊素、異葒草素;還含1,3-二羥基-4,5-二甲氧基氧雜蒽酮以及該氧雜蒽酮的1-o-β-D-吡喃葡萄糖甙和3-ο-β-D吡喃葡萄糖甙;又含當藥苦甙和當藥甙。
【藥理作用】當藥中分出的當藥苦甙,經皮膚表面易於吸收,吸收後分解,生成Erythrocentaurin,可擴張毛細血管,並激活或促進皮膚細胞的酶系統,提高皮膚組織的生化功能。靜脈註射當藥水溶液,能升高皮膚溫度,與擬副交感類藥物的作用相似。故認為可治療脫毛癥。
另外,從日本當藥中提出的能保護四氯化碳對小鼠肝臟的損害,促進皮膚的氧化還原功能,其甲醇提取物有類放射線作用。
【性味】苦,寒。
【功用主治】清熱,健胃,利濕。治消化不良,胃炎,黃疸,火眼,牙痛,口瘡。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:煎湯,1~3錢;或研末,每次5分。
【選方】治急、慢性細菌性痢疾,腹痛:當藥三錢。水煎服。(性味以下出《內蒙古中草藥》)
注: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,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。
© CopyRight 2024 LOOKUP.TW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