豆腐
(《本草圖經》)
【來源】為豆科植物大豆種子的加工制成品。
【制法】一般用黃大豆,以水浸約一天左右(夏季可較短),待豆浸胖後,帶水磨碎,濾去渣滓,入鍋煮沸,即成豆腐漿,再點以鹽鹵或石膏,即凝成豆腐花,然後用布包裹,榨去部分水分,即成。
【性味】甘,涼。
①《本草圖經》:"寒。"
②寧原《食鑒本草》:"味甘,平。"
⑧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"甘,涼。"
【歸經】《本草求真》:"入脾、胃、大腸。"
【功用主治】益氣和中,生津潤燥,清熱解毒。治赤眼,消渴,休息痢;解硫黃、燒酒毒。
①寧原《食鑒本草》:"寬中益氣,和脾胃,下大腸濁氣,消脹滿。"
②《綱目》:"清熱散血。"
③《醫林纂要》:"清肺熱,止咳,消痰。"
④《本草求真》:"治胃火沖擊,內熱郁蒸,癥見消渴、脹滿。並治赤跟腫痛。"
⑤《本草求原》:"解硫黃毒。"
⑥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"清熱,潤燥,生津,解毒,補中,寬腸,降濁。"
【選方】①治休息痢:醋煎白豆腐食之。(《普濟方》)
②治飲燒酒過多,遍身紅紫欲死,心頭尚溫:熱豆腐切片,滿身貼之,冷即換,蘇醒乃止。(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)
注: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,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。
<< 上一個: 豆豉姜的功效和作用 下一個: 豆腐泔水的功效和作用>>
© CopyRight 2024 LOOKUP.TW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