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草藥大全 >枸橘功效和作用

枸橘 枸橘的作用、功效及副作用



枸橘
(《綱目》)
【異名】臭橘(《本草圖經》),枸棘子(《履巉巖本草》),野橙子(《綱目》),唐橘(《中國樹木分類學》),枸橘李、鋼橘子(《江蘇植藥誌》),枸甏李、野梨子、苦桶子(《上海常用中草藥》)。
【來源】為蕓香料植物枸橘的未成熟果實。
【植物形態】枸橘,又名:枳(《周禮》),鐵籬笆(《植物名實圖考》),鐵籬寨、臭杞。
常綠灌木或小喬木,高5~7米。莖枝具粗大腋生的棘刺,刺長3~4厘米,基部扁平;幼枝光滑無毛,青綠色,扁而具棱;老枝渾圓。3出復葉,總葉柄長1~3匣米,具翼;頂生小葉片橢圓形至倒卵形,長2.5~6厘米,寬1.5~3厘米,先端圓或微凹,基部楔形,側生小葉較小,基部偏斜邊緣均有波形鋸齒。花生於二年生枝上葉腋,通常先葉開放;萼片5,卵狀三角形;花瓣5,白色,長橢圓狀倒卵形,長8~10毫米;雄蕊8~10,或多至20枚,離生;子房上位,具短柔毛,6~8室,花柱粗短。柑果圓球形,直徑2~4厘米,熟時黃色,芳香。花期4~5月。9~10月果熟。
各地多栽培作綠籬。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。
本植物的根皮(枳根皮)、樹皮屑(枳茹)、棘刺(枸橘刺)、葉(枸橘葉)、幼果(枳實)、將成熟的果實(枳殼)、種子(枸橘核)亦供藥用,各詳專條。
【采集】8~9月果實未成熟時采摘,日曬夜露,至全部幹燥。
【藥材】幹燥果實呈圓球形,直徑2~3.5厘米,表面黃色或黃綠色,散有無數小油點及網狀隆起的皺紋,密被短柔毛,頂端有顯明的柱基痕,基部有短果柄或果柄痕存在,斷面果皮厚2~3毫米,黃白色,沿外緣散有黃色油點,中間有6~8果瓤,每瓢內有黃白色長橢圓形的種子數粒。
產江蘇、浙江、四川、江西、福建、廣東、廣西等地。
【化學成分】果實含積屬甙、橙皮甙、野漆樹甙、柚皮甙、新橙皮甙等黃酮類。柚皮甙只存在於果皮,果肉中不含。早年從果實中分出的枸橘甙即是枳屬甙,還含生物堿茵芋堿。
果皮含揮發油約0.47%,中含α-蒎烯、β-蒎烯、月桂烯、檸檬烯、莰烯、γ-松油烯、對-聚傘花素、石竹烯等。
【炮制】清水洗凈,浸泡,取出,潤透,切片,曬幹。
【性味】辛苦,溫。
①《本經逢原》:"辛,溫,無毒。"
②《上海常用中草藥》:"辛苦,溫。"
【功用主治】疏肝,和胃,理氣,止痛。治胸腹脹滿,胃痛,疝氣,睪丸腫脹,乳房結核,子宮下垂,跌打損傷;解酒毒。
①《本經逢原》:"破氣散熱,解酒毒。"
②《綱目拾遺》:"療子癰及疝氣,整個枸橘煆存性,研末,陳酒送服。"
③《植物名實圖考》:"治跌打。"
④《中國藥植圖鑒》:"發汗,健胃,祛痰,利尿。治胸腹滿痛。"
⑤《上海常用中草藥》:"利氣,健胃,通便。治胃部脹滿,消化不良,便秘,子宮脫垂,乳房結核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:煎湯,1.5~3錢(大劑可用至1兩);或煆存性研末。外用:煎水洗或熬膏塗。
【選方】①治胃脘結痛:枸橘,煆末存性,酒服方寸匕,(《本經逢原》)
②治小腸氣:枸橘六個,用半斤酒泡服。(《南京民間藥草》)
③治內傷諸痛:枸橘,醋浸熬膠,攤貼,貼即痛止,但須久貼,方不復發。(《本經逢原》)
④治婦人血氣攻沖:枸棘子不以多少,為細末。每服一錢,濃煎艾醋湯調服,不以時候。(《履巉巖本草》)
⑤治白疹瘙癢遍身者:小枸橘細切,麥麩炒黃,為末。每服二錢,酒浸少時。飲酒。初以枸橘煎湯洗患處。(《救急方》)
⑦下痢膿血後重(同萆解等分,炒存性研為末,每服二錢,茶調下)又治喉瘺,消腫導毒。
⑧近年亦用枸橘葉治反胃、嘔吐、乳部結核等癥。枸橘的果實,洗凈、曬幹,切成片,可治胃脘脹滿,消化不良、便秘、乳部結核和疝氣等癥。

注: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,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。

<< 上一個: 枸骨子的功效和作用 下一個: 枸橘刺的功效和作用>>





使用條款 | 私隱政策 | 聯繫我們 |

© CopyRight 2024 LOOKUP.TW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