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草藥大全 >馬尾連功效和作用

馬尾連 馬尾連的作用、功效及副作用



馬尾連
(《綱目拾遺》)
【異名】馬尾黃連(《中藥誌》),金絲黃連(《四川中藥誌》),草黃連(《雲南中草藥》)。
【來源】為毛茛科植物多葉唐松草、貝加爾唐松草等的根莖及根。
【植物形態】①多葉唐松草,又名:多葉白蓬草。
多年生草本,高50~80厘米,有時可達1米以上,全體光滑無毛。根粗大,根莖橫向生長,常木質化,褐色。莖直立,具縱紋。葉為3回3出羽狀復葉,基部葉具柄,上部葉無柄,小葉具長柄;小葉卵形至近圓形,長1~3厘米,寬1~2厘米,略呈3裂,具疏圓齒,齒端具小尖頭,基部圓形或淺心形。圓錐花序近傘房狀,分枝極多,花序上具葉;苞片線形,長約2毫米,小苞片錐尖;小花柄纖細,長0.6~1.5厘米;花雜性,直徑0.6~1厘米;萼片4,白色、淺黃色或淺紫色;橢圓形,具3條突起縱肋,早落;無花瓣;雄蕊12~15,花絲長3~4.5毫米,花藥線形,長約3毫米,先端具小尖頭;雌蕊4~6枚,花柱不顯著,住頭細長而彎曲。瘦果紡錘形,稍扁,長約3毫米,縱肋8。花期8~10月。
生於山林、山溝或山路邊。分布四川、雲南、西藏等地。
②貝加爾唐松草
多年生草本,無毛。莖高50~120厘米。根莖短,長約2~6厘米,徑5~12毫米,須根叢生。3回3出復葉;小葉寬倒卵形、寬菱形,有時寬心形,長1.8~4厘米,寬1.2~5厘米。3淺裂,裂片具粗牙齒,脈下面隆起;葉軸基部擴大呈耳狀,抱莖,膜質,邊緣分裂呈罐狀。復單歧聚傘花序近圓錐狀,長5~10厘米;花直徑約6毫米;萼片橢圓形或卵形,長2~3毫米;無花瓣;雄蕊10~20,花絲倒披針狀條形;心皮3~5,柱頭近球形。瘦果具短柄,圓球狀倒卵形,兩面膨脹,長2.5~3毫米;果皮暗褐色,木質化。
生於山地林下或濕潤草坡。分布在甘肅、青海、陜西、河南、山西、河北、內蒙古和東北。
【采集】9~11月至次年1~2月采挖;挖出後抖去泥沙,剪除莖苗,曬幹。
【藥材】幹燥根莖上端有多數蘆頭,每個蘆頭粗約4毫米,其上殘留莖苗痕跡,並常包有鱗葉薄片。根莖長形,外表棕褐色;腹面密生成束的須根,形如馬尾;須根長13~25厘米,粗2~3毫米,外表紅黃色或金黃色,有光澤,具縱向細紋,老栓皮及皮層往往呈環節狀脫落,尚未剝落者,以手搓之即脫。體輕,質脆易斷。根莖斷面外圈棕褐色,內有黃色的木質心;須根斷面深黃色,外表為一薄層金黃色的外皮。氣微,味微苦。以根條均勻、色金黃者為佳。
主產四川、青海、河北等地。
此外,同屬植物香唐松草(分布西藏、四川、青海、甘肅、陜西、山西、河北、內蒙古、新疆)、狹序唐松草(又名:水黃連,分布雲南、四川、西藏)、高原唐松草(分布雲南、四川、西藏、甘肅)、昭通唐松草(分布雲南),以及貝加爾唐松草長柱變種(分布四川、甘肅)等,亦同等入藥。
【性味】①《綱目拾遺》:"性寒,味苦。"
②《四川中藥誌》:"性寒,味苦,無毒。"
【歸經】《四川中藥誌》:"入心、肝、膽、大腸四經。"
【功用主治】清熱燥濕,解毒。治痢疾,腸炎,傳染性肝炎,感冒,麻疹,癰腫瘡癤,結膜炎。
①《綱目擡遺》:"去皮裏膜外及筋絡之邪熱、小兒傷風及痘科用。"
②《西藏常用中草藥》:"清熱解毒,祛風涼血,消炎止痢。治結膜炎,傳染性肝炎,癰腫瘡癤,痢疾。葉、花治關節炎。"
③《新疆中草藥手冊):"清熱燥濕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:煎湯,1~3錢.外用:研末調敷。
【選方】①治小兒傷風發熱及麻疹將出:馬尾黃連、蟬蛻、菊花、大力子、防風、薄荷、甘草,煎湯服。(《四川中藥誌》)
③治痢疾,腸炎:馬尾黃連九錢,木香三錢。共為細末。每次一至二錢,一日三次服。(《新疆中草藥手冊》)
③治濕熱嘔吐:馬尾連一錢半,吳茱萸四分,煎服。(《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
④治熱病煩渴:馬尾連、焦山梔各三錢,煎服。(《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
⑤治口舌生瘡,結膜炎,扁桃體炎:馬尾黃連三錢,黃芩二錢,刺黃柏三錢,梔子三錢,牛蒡子二錢,連翹五錢,甘草二錢。水煎服。(《新疆中草藥手冊》)
⑥治紅腫瘡癰:馬尾黃連二錢,水煎服及研末外撒或制成軟膏外用。(《雲南中草藥》)
⑦治滲出性皮炎:馬尾黃連適量,焙幹研末,撒患處。或與松花粉各等分同用。如撒後患處於燥起裂,可用香油調敷。(《新疆中草藥手冊》)
⑧治腳癬:馬尾黃連五錢,黃柏一兩,新鮮豬膽汁一個,冰片三分。先將馬尾黃連、黃柏水煎成糊狀,去渣,再下豬膽汁,微火煎1~2分鐘,離火,待溫加冰片攪勻,每晚擦患處。(《新疆中草藥手冊》)

注: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,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。

<< 上一個: 馬蹄葉的功效和作用 下一個: 馬尾千金草的功效和作用>>





使用條款 | 私隱政策 | 聯繫我們 |

© CopyRight 2024 LOOKUP.TW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