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草藥大全 >牛耳大黃功效和作用

牛耳大黃 牛耳大黃的作用、功效及副作用



牛耳大黃
(《草木便方》)
【異名】土大黃(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),四季菜根(《四川中藥誌》),火風棠(《重慶草藥》),羊蹄根(《吉林中草藥》)。
【來源】為蓼科植物皺葉酸模的根。
【植物形態】皺葉酸模,又名:羊蹄草(《天寶本草》),皺葉羊蹄。
多年生草本,高50~100厘米。根肥厚,黃色,有酸味。莖直立,通常不分枝,具淺槽。葉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,長12~28厘米,寬2~4.5厘米,先端短漸尖,基部漸狹,邊緣有波狀皺褶,兩面無毛;托葉鞘膜質,管狀,常破裂。花多數,聚生於葉腋,或形成短的總狀花序,合成一狹長的圓錐花序;花被6,兩輪,宿存;雄蕊6;柱頭3,畫筆狀,瘦果三校形,棱銳,長2毫米,褐色有光澤;果被闊卵形,先端鈍,全緣或具不明顯的齒,長寬均3~4毫米,有一卵形瘤狀突起。花果期6~8月。
生於溝邊濕地、河岸及水甸子旁。分布廣西、臺灣、福建、四川、青海、甘肅、陜西、山西、山東、河北、遼寧、吉林、黑龍江、內蒙古等地。
本植物的葉(牛耳大黃葉)亦供藥用,另詳專條。
此外,同屬植物尼泊爾酸模在四川亦作牛耳大黃用。參見"羊蹄"條。
【采集】4~5月采。
【藥理作用】抗腫瘤作用
小鼠大腿肌肉接種肉瘤-37後6天,1次皮下註射皺葉酸模根的醇提取物,6~48小時後取腫瘤檢查,可見到藥物對腫瘤的傷害作用;其酸性提取物效力可更強。
【性味】苦,寒。
①《草木便方》:"苦。"
②《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"苦,寒。"
③《陜甘寧青中草藥選》:"酸苦,寒,有小毒。"
【歸經】入心、肝、大腸經。
①《閩東本草》:"入脾經。"
②《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》:"入心,肝,大腸經。"
【功用主治】清熱涼血,化痰止咳,通便殺蟲。治急性肝炎,慢性氣管炎,吐血,血崩,血小板減少性紫瘢。大便燥結,痢疾,疥癬。禿瘡,疔,癤。
①《草木便方》:"活血,補精,壯力。能走表。搗爛合稠靛缸水,搽疥癬禿癩。"
②《四川中藥誌》:"解毒,清熱,消瘡癬。治大便燥結。"
③《重慶草藥》:"清火,解毒,清血熱,利便。治吐血諸癥。酒炒能調氣斂血,治紅崩。"
④《閩東本草》:"除熱,殺蟲,排膿拔毒。治白禿瘡,癬,疔,癤。"
⑤《齊齊哈爾中草藥》:"治出血性紫斑,血小板減少和內出血。"
⑥《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》:"清熱涼血,潤腸通便。治急性肝炎,經閉腹脹,無名腫毒。"
⑦《陜甘寧青中草藥選》:"清熱解毒,消炎退腫,止血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:0.6~1兩。外用:搗敷,磨汁塗或煎水洗。
【宜忌】《四川中藥誌》:"脾虛泄瀉者忌用。"
【選方】①治幹性癬和濕性癬:土大黃根汁六錢,米醋六錢,枯礬末一錢五分,調勻蘸擦患部。(《閩東本草》)
②治疥瘡:牛耳大黃四兩,老君須二兩。燉豬筒子骨服。(《重床草藥》)
③治吐血:鮮牛耳大黃,燉殺口肉服。(《重慶草藥》)
④治血小板減少性紫瘢:羊蹄五錢。水煎分兩次服,每日一劑。(內蒙古《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》)
⑤治崩漏,胃潰瘍出血,血小板減少癥:土大黃三錢。水煎服,或土大黃、烏賊骨各半,為末。每次沖服一錢。(《陜甘寧青中草藥選》)
⑥治痢疾:土大黃五錢。水煎服。(《陜甘寧青中草藥選》)
⑦治淋癥:羊蹄五錢,蟬蛻3個。水煎,日二服。(《吉林中草藥》)
【臨床應用】治療慢性氣管炎
可使癥狀、體征明顯好轉,同時能增進食欲、改善睡眠、提高機體抗病能力。對預防感冒也一定作用。對於血中白細胞總數偏高、肺紋理增粗、輕度肺氣腫者,治療後亦有明顯改善。①用羊蹄根煎劑及丸劑(30%羊蹄根煎液,日服3次,每次30毫升;羊蹄根幹品研粉,煉蜜為丸,每丸含幹粉3克,日服3次,每次1粒)治療314例,以10天為一療程,用藥2~21個療程不等。結果近期控制9例(2.8%),顯效56例(17.8%),好轉198例(63%),無效51例(16.3%)。又曾應用3個不同的復方:㈠羊蹄根50克,雙花10克,水煎分2次服;㈡羊蹄根、滿山紅、黃芩各5錢,水煎加糖分兩次服;㈢羊蹄根、穿山龍、黃芩,按3:2:1的比例,水煎濃縮成原生藥量的1.5倍,日服2次,每次30~60毫升。3個復方各治療數十例至上百例,有效率較單方煎劑略高。上列單方或復方煎劑,個別病例在服藥初期曾出現頭暈及輕度腹瀉等副作用,數日後均自行消失;長期服用亦未見不良反應。②從羊蹄根中提取有效成分總蒽醌,每次120毫克,日服3次,治療50例,服藥10天,顯效10例,好轉8例,2例中途停藥。服藥過程中未見副作用。

注: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,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。

<< 上一個: 牛耳草的功效和作用 下一個: 牛耳大黃葉的功效和作用>>





使用條款 | 私隱政策 | 聯繫我們 |

© CopyRight 2024 LOOKUP.TW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