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草藥大全 >東莨菪功效和作用

東莨菪 東莨菪的作用、功效及副作用



東莨菪
(《中國藥植圖鑒》)
【異名】唐充(藏名)。
【來源】為茄科植物東莨菪的根莖。
【植物形態】東莨菪
多年生草本。根莖粗壯結節狀。莖高30~60厘米,基部有鱗片。葉互生,長橢圓形,先端尖,基部楔形,邊緣有不規則鋸齒。花單生於葉腋,有細花梗,下垂;花萼鐘形,萼簡短,先端有5齒;花冠闊鐘形,先端5淺裂,紫褐色;雄蕊5,著生於花冠筒的基部;子房近2室,花柱線形,柱頭擴大,胚珠極多數。蒴果球形,中部以上環裂。花期5月。
我國東北有栽培。生於草原及陽臺周圍、路邊、山麓等處。
【采集】春、秋采挖,洗凈,曬幹。
【藥材】幹燥根莖呈結節狀,不規則彎曲,長約歷厘米,徑約3厘米余,外表灰褐色而有皺紋;結節上部有凹陷的莖痕,下面有粗而短的須根或根痕。斷面顆粒狀,呈粉白色。無臭氣,味苦。
【性味】性溫,味麻:有劇毒。
【歸經】入心、肝、肺經。50厘米。莖由基部分歧,枝斜上,多曲折,堅硬,具條紋狀角棱,幼時密被散射狀分枝的毛,後漸光滑,草綠色。葉互生;無柄;披針形至線形,長2~7厘米,寬1~7毫米,基部漸狹,先端具刺尖,全緣,具散射狀分枝毛,葉脈凸出,平行。葉狀苞卵形,先端漸尖,具刺尖;花兩性,花穗無柄腋生,無花被;雄蕊3,花絲錐形,膜質,花藥卵圓形;子房具2柱頭。胞果圓形或橢圓形,兩面均平,或背面稍凸,具膜質翅,先端二叉分歧。種子扁平,直立,圓形,胚乳粉質,胚環形。花期8月。果期9~10月。
生於沙丘及砂地。分布東北、華北、西北等地區。
【性味】①《本草拾遺》:"味甘,平,無毒。"
②《綱目拾遺》:"味甘,性溫。"
【功用主治】治飲食積滯,噎膈反胃。
①《本草拾遺》:"益氣輕身,堅筋骨。"
②《康熙幾暇格物編》:"性暖,益脾胃,易於消化,好吐者,多食有益。"
③《藥性考》:"清熱消風。"
④《綱目拾遺》:"通利大腸,消宿食,治噎膈反胃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:煎湯或煮食。

注: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,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。

<< 上一個: 東菊的功效和作用 下一個: 冬蟲夏草的功效和作用>>





使用條款 | 私隱政策 | 聯繫我們 |

© CopyRight 2024 LOOKUP.TW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