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草藥大全 >薔薇花功效和作用

薔薇花 薔薇花的作用、功效及副作用



薔薇花
(《醫林纂要》)
【異名】刺花(《綱目》),白殘花(《藥材資料匯編》),柴米米花(《江蘇植藥誌》)。
【來源】為薔薇科植物多花薔薇的花朵。
【植物形態】多花薔薇,又名:墻麻、牛棘、墻薇(《本經》),牛勒、山棗(《吳普本草》),薔蘼、山棘、薔薇(《別錄》),玉雞苗(《清異錄》),刺縻(《救荒本草》),刺紅、野薔薇(《群芳譜》),倒鉤刺、和尚頭、七姊妹。
落葉小灌木,高達2米。莖、枝多尖刺,有時呈偃伏或纏繞狀,單數羽狀復葉互生;小葉通常9枚,橢圓形或廣卵形,先端鈍或尖,基部鈍圓形,邊緣有鋸齒,兩面無毛或被柔毛;托葉極明顯,中部以下與葉柄合生,邊緣篦狀深裂。花多數簇生,為圓錐形傘房花序,白色,芳香,花梗上著生少數腺毛;萼片5,披針形,密生絨毛;花瓣5片,心臟形或廣倒卵形,凹頭;雄蕊多數;花柱無毛,合生,伸出於萼筒外,花托成熟時肉質而有光澤。瘦果,生在環狀或壺狀花托裏面。花期5~6月。果期8~9月。
多生於路旁、田邊或丘陵地的灌木叢中,分布山東、河南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雲南、貴州、福建、廣東、廣西、新疆等地。
本植物的根(薔薇根)、莖(薔薇枝),葉(薔薇葉)、果實(營實)亦供藥用,各詳專條。
【采集】5~6月花盛開時,擇晴天采收,曬幹。
【藥材】幹燥花朵大多破散不全。花萼披針形,背面黃白色或棕色,疏生刺狀毛,無絨毛或具少數絨毛,內表面密被白色絨毛;花瓣三角狀卵形,黃白色至棕色,多皺縮卷曲,脈紋明顯;雄蕊多數,黃色,卷曲成團;花柱突出,無毛;花托壺形,表面棕紅色,基部有長短不等的果柄。氣微弱,味微苦澀。以無花托及葉片摻雜,花瓣完整、色白者為佳。
主產浙江、江蘇等地。
除上述品種外,小果薔薇的花在江蘇亦作薔薇花使用,其花萼背面疏生刺狀毛,花柱有白毛,其他與上種同。參見"小金櫻"條。
【化學成分】花含黃芪甙,又含揮發油0.02~0.03%左右。
【性味】甘,涼。
①《藥材資料匯編》:"甘,平。"
②《南寧市藥物誌》:"甘,涼。"
③《上海常用中草藥》:"苦澀,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清暑,和胃,止血。治暑熱吐血,口渴,瀉痢,瘧疾,刀傷出血。
①《醫林纂要》:"幹之可罨金瘡,去瘀生肌。"
②《綱目拾遺》:"治瘧,婦人郁結吐血。"
③《現代實用中藥》:"芳香健胃。"
④《南寧市藥物誌》:"治泄瀉、下痢。"
⑤《上海常用中草藥》:"清暑熱,順氣和胃,解渴,止血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:煎湯,1~2錢。外用:研末撒。
【宜忌】《綱目拾遺》:"劉克中雲,香烈大耗真氣,虛人忌服之。"
【選方】①治瘧疾:野薔薇花,拌茶煎服。(《群芳譜》)
②治暑熱胸悶,吐血口渴,嘔吐不思飲食:白殘花一錢五分至三錢。煎服。(《上海常用中草藥》)

注: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,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。

<< 上一個: 薔薇根的功效和作用 下一個: 薔薇露的功效和作用>>





使用條款 | 私隱政策 | 聯繫我們 |

© CopyRight 2024 LOOKUP.TW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