苧麻葉
(《綱目》)
【來源】為蕁麻科植物苧麻,詳"苧麻根"條。
【化學成分】葉含黃酮,其中蕓香甙0.1%,幹葉含谷氨酸1.74%。
【藥理作用】其中所含黃酮具收斂性質,溶血試驗陰性。
【性味】《綱目》:"甘,寒,無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涼血,止血,散瘀。治咯血,吐血,血淋,尿血,肛門腫痛,赤自帶下,跌撲瘀血,創傷出血,乳癰,丹毒。
①《綱目》:"治金瘡傷折血出,瘀血。"
②《現代實用中藥》:"根、葉並用,治急性淋濁,尿道炎出血,肛門腫痛,脫肛不收,婦人子宮炎赤白帶下。"
③蘇醫《中草藥手冊》:"止血,消炎,解毒。治咯血,吐血,月經過多。創傷出血,蛇、蟲咬傷,癰腫,丹毒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:煎湯,0.5~1兩;研末或搗汁。外用:搗敷或研末撒。
【選方】①治諸傷瘀血不散:野苧葉(五至六月收)、蘇葉,擂爛敷金瘡上。如瘀血在腹內,水絞汁服。秋冬用幹葉亦可。(《永類鈐方》)
②治金瘡折損:苧麻葉(五月收取),和石灰搗作團,曬幹,研末敷之。(《綱目》)
③治外傷出血:苧麻葉、地衣毛,曬幹研粉外用。(《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》)
④治乳癰初起:苧麻鮮葉,韭菜根、橘葉同酒糟搗爛,敷患處。(《福建中草藥》)
注: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,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。
© CopyRight 2024 LOOKUP.TW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