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草藥大全 >石南葉功效和作用

石南葉 石南葉的作用、功效及副作用



【中文名】石南葉(《別錄》)
【類別】葉類
【異名】風藥(《綱目》),石楠葉(《本草從新》),欒茶(《綱目擡遺》),紅樹葉、石巖樹葉(《中藥材手冊》)。
【來源】為薔薇科植物石楠的幹燥葉。
【植物形態】石楠,又名:千年紅、筆樹、石眼樹、扇骨木、鑿角、石綱、油蠟樹、水紅樹。
常綠灌木或小喬木,高達12米。樹冠圓形,多分枝。葉互生,葉片革質,長橢圓形或長倒卵形,長8~16厘米,寬3~6厘米,先端急尖或漸尖,基部闊楔形或圓形,邊緣有細密而尖銳的鋸齒,上面深綠色,有光澤,下面黃綠色,主詠突起,兩面常被有白粉;葉柄權2~3厘米。頂生圓錐狀傘房花序,直徑10~18厘米;花萼鐘狀,裂片5,三角形;花瓣5,廣卵圓形,白色;雄蕊多數,花絲長短不一;子房半下位,花柱通常2枚,基部合生。梨果紅色,近球形,直徑約5毫米。花期4~5月。果期10月。
常栽植於庭院。分布河南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江西、廣東、廣西、雲南、湖北、四川、湖南等地。
本植物的果實(石南實)亦供藥用,另詳專條。
【采集】全年可采。曬幹後,紮成小把。
【藥材】幹燥葉呈長橢圓形,長8~16厘米,寬3~6厘米,具葉柄;邊緣有細密尖銳的鋸齒,上面紅棕色或暗棕色,下面色稍淺,主脈突起極明顯,兩面均平滑無毛。葉較厚,革質而脆。氣無,味苦而澀。以棕黃色、無雜質者為佳。
主產於江蘇、浙江等地。
【化學成分】葉、枝含氰甙,根中不含。
【藥理作用】10%葉浸劑在試管內可殺死日本血吸蟲尾蚴,也能殺滅釘螺。70%葉乙醇浸出液能抑制離體蛙心,收縮離體兔耳血管,抑制離體腸管,降低麻醉犬血壓。對大鼠毒性較小,60及100毫克/公斤,服一個月,對生長無影響,肝及脂質代謝亦無改變。
日本使用之石南乃杜鵑花屬植物,其毒性(小鼠)較石南強2~3倍,能引起痙攣,二者不應混淆。
【炮制】洗凈,微潤,切絲曬幹。
【性味】辛苦,平。
①《本經》:"味辛,平。"
②《別錄》:"平,有毒。"
③《品匯精要》:"味辛苦,性平,無毒。"
【歸經】入肝、腎經。
①《本草經疏》:"入足默陰、少陰經。"
②《本草再新》:"入肺、腎二經。"
【功用主治】祛風,通絡,益腎。治風痹,腰背酸痛,腎虛腳弱,偏頭痛,風疹。祛風補腎。用於風濕筋骨痛、陽痿遺精。
①《本經》:"主養腎氣、內傷陰衰,利筋骨皮毛。"
②《別錄》:"療腳弱,五旺邪氣,除熱。"
③《藥性論》:"主除熱,能添腎氣,治軟腳煩悶疼,殺蟲,能逐諸風。"
④《綱目》:"浸酒飲治頭風。"
⑤《醫林纂要》:"潤腎補肝,壯命門火。"
⑥《現代實用中藥》:"治陽痿,滑精,女子腰冷不孕,月經不調等癥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:煎湯,1.5~3錢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研末撒或吹鼻。
【宜忌】陰虛火旺者忌服。
①《本草經集註》:"五加為之使。"
②《藥性論》:"惡小薊。"
【選方】①治腳膝攣痹,去風濕,活血脈,益元氣:石南、白術、牛膝(三昧,酒同浸一宿,焙幹)、防風、天麻、枸杞、黃芪(銼)各二兩,桂(去粗皮)、鹿茸(酥炙,去毛)各一兩半。上九味搗羅為末,用木瓜一枚,去皮瓤炊令爛熟,搗作膏和藥末,更用面糊少許,同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,空心溫酒下,鹽湯亦得。(《聖濟總錄》石南丸)
②治女子神經性偏頭痛:石楠葉三錢,川芎一錢,白芷一錢半,天麻一錢半,女貞子二錢。水煎,一日三回分服。(《現代實用中藥》)
③治小兒誤跌,或打著頭腦受驚,肝系受風,致瞳人不正,觀東則見西,觀西則見東:石南一兩,藜蘆三分,瓜蒂五、七個。為末,每吹少許入鼻,一日三度,內服牛黃平肝藥。(《普濟方》石南散)
④治風癮疹經旬不解:石南葉(去粗莖,生用)三兩。搗羅為末。每服半錢至一錢匕,用酒三合,煎一沸,空心溫服。(《聖濟總錄》石南酒)
⑤治鼠瘺:石南、生地黃、茯苓、黃連、雌黃各二兩。為散。敷瘡上,日再。(《補缺肘後方》)

注: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,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。

<< 上一個: 石南實的功效和作用 下一個: 石楠葉的功效和作用>>





使用條款 | 私隱政策 | 聯繫我們 |

© CopyRight 2024 LOOKUP.TW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