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草藥大全 >洋蓍草功效和作用

洋蓍草 洋蓍草的作用、功效及副作用



洋蓍草
(《中國藥植圖鑒》)
【異名】鋸草(《中國藥植圖鑒》),蜈蚣蒿、一苗蒿(《陜西中草藥》)。
【來源】為菊科植物千葉蓍的全草。
【植物形態】千葉蓍
多年生草本。莖單一,高35~50厘米,被白柔毛。根出葉有短柄,莖生葉無柄,互生,長圓形至長圓狀線形,長達15厘米,寬達3厘米,2~3回羽狀分裂,裂片細小,先端尖。頭狀花序排列呈傘房狀,總苞倒卵形,長4~5毫米,寬3~4毫米;總苞片長圓形,幹膜質,多列;各頭狀花的周緣有5(偶為4或6)個具舌狀花冠的邊花,花冠片粉紅色或稀為白色,橢圓形至卵圓形,先端三淺裂,長寬均3毫米左右;頭狀花的心花筒狀,兩性,先端5裂,子房下位,花托具托片。瘦果扁形,邊緣有翼。花期6~8月。
生於河岸砂質或石質地帶.分布東北、華北等地。
【采集】6~8月采收。割下帶有花序的全草,陰幹。
【化學成分】揮發油是千葉蓍的重要成分。花蕾或盛開的花中揮發油最多,葉中次之,莖則極少。揮發油中特別重要的成分是薁。一般以揮發油和薁的含量作為判定本藥質量的標準,但此植物的揮發油中,有的並不含薁,特別是山區野生的植物。揮發油中除含薁外,還有l-α-及d-α-蒎烯、β-蒎烯,l-檸檬烯、l-龍腦、龍腦的乙酸酯和其他酯、l-樟腦、1,8-案葉素、丁香油酚、側柏酮、石竹烯、水楊酸、纈草酸、異纈草酸、甲酸、乙酸、甲醇、乙醇、甲醛、糠醛、丙酮等。
花和葉含黃酮甙:芹菜甙元-7-D-葡萄糖甙和木犀草素-7-D-葡萄糖甙。葉中還含蓍素、莢蒾醇和生物堿:北通水蘇堿。花中還含肉豆蔻酸、棕櫚酸、廿六酸、亞油酸、油酸、廿六醇、卅烷、谷甾醇和豆甾醇。
【藥理作用】①止血作用
浸劑內服可治腸、痔出血,亦可外用治鼻、牙或外傷出血。止血作用可能是由於血小板數目的增加及出血時間的縮短。在犬的急性試驗中,10%浸劑2毫升/公斤可增強溴化鈉(2.5毫克/公斤,均為靜脈註射)的凝血作用,使凝血時間縮短,再鈣化時間、肝素的耐受力試驗及凝血質活力亦有相應改變,但作用較弱。洋蓍堿能縮短兔的凝血時間,持續45分鐘,無明顯毒性,它還能增強子宮肌的收縮,故可用於子宮出血。
②抗炎作用
幹燥花頭的水提取物有抗炎作用(小鼠下肢浮腫法),其有效成分可能是蛋白-碳水化物復合體,能溶於水,毒性很低。薁對紫外線照射引起之皮膚炎癥(人、大鼠、豚鼠)無抗炎作用
③苦味健胃
可用於胃腸疾患。口服能增進健康人的胃液分泌。
④其他作用
幹燥全草含生物堿,有降低血壓作用,並有微弱的退熱作用。
【性味】《陜西中草藥》:"甘苦辛,性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清熱解毒,和血調經。治癰癤腫毒,跌打損傷,痔瘡出血,月經不調。
①《植物學大辭典》:"用於肺結核。"
②李承祜《藥用植物學》:"發汗,驅風。"
③《中國藥植圖鑒》:"芳香性發汗藥,強壯藥,收斂藥。治痔疾流血,月經困難。"
④《陜西中草藥》:"清熱解毒,涼血消腫,止痛,調經。治蛇犬咬傷,瘡癤癰腫,跌打損傷,月經不調,陰虛骨蒸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:煎湯,1~3錢;或浸酒。外用:鮮品搗敷。

注: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,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。

<< 上一個: 洋金花的功效和作用 下一個: 洋鴨的功效和作用>>





使用條款 | 私隱政策 | 聯繫我們 |

© CopyRight 2024 LOOKUP.TW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