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草藥大全 >苧麻根功效和作用

苧麻根 苧麻根的作用、功效及副作用



苧麻根
(《藥性論》)
【異名】苧根(《別錄》),苧麻頭(《南寧市藥物誌》)。
【來源】為蕁麻科植物苧麻的根。
【植物形態】苧麻(《藥性論》),又名:紵(《詩經》),天青地白草、川綿蔥、野苧麻(王安卿《采藥誌》),銀苧、天名精(《綱目拾遺》),園麻、線麻、白苧麻、山麻、紅苧麻。
多年生草本,高達2米。莖直立,分枝,有柔毛。單葉互生,闊卵形或卵圓形,長7~15厘米,寬6~14厘米,先端漸尖,邊緣有粗鋸齒,基部渾圓或闊楔形,上面綠色,粗糙,下面除葉脈外全部密被白色綿毛;托葉錐尖形,脫落;葉柄有柔毛。花單性,雌雄同株,花小成束,為腋生的圓錐花序;雄花黃白色,花被4片,雄蕊4;雌花淡綠色,花被4片,緊抱子房,花柱1。瘦果細小,橢圓形,集合成小球狀,上有毛,花柱突出。花期5~6月。果熟期9~10月。
野生於山坡、山溝、路旁等處。我國中部、南部、西南及山東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陜西、河南等地均有栽培。
本植物的莖皮(苧麻皮)、葉(苧麻葉)、花(苧麻花)亦供藥用,各詳專條。
【采集】冬、春采挖,除去地上莖和泥土,曬幹。
【藥材】幹燥根呈不規則圓柱形或稍帶扁圓形,略彎曲,長6~10厘米,直徑,1~2厘米。外皮灰棕色,極粗糙。有突起的根痕和許多疣狀凸起,皮部有時脫落而呈現棕褐色或棕黃色的纖維狀。質硬體輕,斷面纖維性,略有粉質,嫩者實心,有時可見中間有數個同心環紋,老者空心。氣微,味淡,嚼之略有粘性。以灰棕色、條勻、堅實者為佳。
主產江蘇、山東、陜西等地。
【化學成分】根含酚類、三萜(或甾醇)、綠原酸。全草和種子含氫氰酸。
【藥理作用】①止血作用
用野苧麻的提取物"血凝"浸泡大、小白鼠尾端的人工創面,可使出血量減少,出血時間縮短,如給小鼠口服或腹腔註射,亦可得到同樣效果。家兔肌肉註射"血凝"後,凝血時間縮短,但血小板計數未見明顯變化。用浸有"血凝"的藥棉覆蓋於大鼠的肝、腎傷口,未見明顯的止血作用。有報道用根包紮創傷有止血作用。
②從對苧麻的成分研究過程中,發現咖啡酸有明顯的止血作用,因此人工合成了"血凝酸胺(咖啡酸二乙胺鹽)",按7毫克/公斤靜脈註射於家兔,10毫克/20克註射於小鼠腹腔,凝血時間及出血時間均顯著縮短,"血凝酸胺"在試管內無抗纖維蛋白溶解作用,但對鈷照射的小鼠能使白細胞及血小板顯著增加。
【炮制】揀去雜質,分開大小條,用水浸泡,洗凈,撈出,潤透後切片,曬幹。
【性味】甘,寒。
①《別錄》:"寒。"
②《藥性論》:"味甘,平。"
③《日華子本草》:"味甘,滑,冷,無毒。"
④《浙江民間草藥》:"性寒,味酸,無毒。"
【歸經】①《得配本草》:"入足厥陰經血分。"
②《本草撮要》:"人手、足太陰經。"
【功用主治】清熱,止血,解毒,散瘀。治熱病大渴、大狂,血淋,癃閉,吐血,下血,赤白帶下,丹毒,癰腫,跌打損傷,蛇蟲咬傷。
①《別錄》:"主小兒赤丹;漬苧汁療渴,安胎。"
②《日華子本草》:"治心膈熱,漏胎下血,產前後心煩悶,天行熱疾,大渴大狂,罯毒箭、蛇蟲咬。"
③《本草圖經》:"主白丹,濃煮浴之,日三、四。"
④《本草備要》:"補陰,破瘀,解熱,潤燥。治癰疽,發背,金瘡,折傷,雞、魚骨哽。"
⑤《綱目拾遺》:"治諸毒,活血,止血,功能發散,止渴,安胎;塗小兒丹毒,通蠱脹,崩漏,白濁,滑精,牙痛,喉閉,骨哽,疝氣,火丹,癤毒,胡蜂、毒蛇咬,發背,疔瘡,跌撲損傷。"
⑥《分類草藥性》:"療砍傷、跌撲,敷續筋骨;瘋狗咬傷。"
⑦《現代實用中藥》:"根、葉並用,治肛門腫痛,脫肛不收。"
⑨《南寧市藥物誌》:"治小兒麻疹,創傷出血腫痛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:煎湯,1.5~5錢;或搗汁。外用:搗敷或煎水洗。
【宜忌】《本草經疏》:"胃弱泄瀉者勿服;諸病不由血熱者,亦不宜用。"
【選方】①治五淋:苧麻根兩莖,打碎,以水一碗半,煎取半碗,頻服。(《鬥門方》)
②治血淋,臍腹及陰莖澀痛:麻根十枚,搗碎,以水二大盞,煎取一大盞,去滓,分為二服,如人行十裏再服。(《聖惠方》)
③治小便不通:㈠苧麻根,洗,研,攤絹上,貼小腹連陰際。(《摘元方》)
㈡麻根半兩,蛤粉半兩。上藥,搗細羅為散。每於空心,以新汲水調下二錢。(《聖惠方》)
④治葉:血不止:苧麻根、人參、白堊、蛤粉各一分。上四味,搗羅為散。每服一錢匕,糯米飲調下,不拘時候。(《聖濟總錄》苧根散)
⑤治腸風:苧麻根四錢。煎服。(《浙江民間草藥》)
⑥治習慣性流產:苧麻幹根一兩,蓮子五錢,懷山藥五錢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中草藥》)
⑦治妊娠胎動,忽下黃汁如膠,或如小豆汁,腹痛不可忍者:苧根去黑皮,切二升,銀一塊,水九升,煮四升。每服以水一升,入酒半升,煎一升,分作二服。一方不用銀。(《梅師集驗方》)
⑧治血熱崩漏:苧麻幹根一兩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中草藥》)
⑨治哮喘:苧麻根和沙糖爛煮,時時嚼咽下。(《醫學正傳》)
⑩治痰哮咳嗽:苧根,煆存性為末,生豆腐蘸三、五錢食;未全可者,以肥豬肉二、三片蘸食。(《醫學正傳》)
⑾治白丹:苧根三斤,小豆四升。水二鬥,煮以浴,日三、四遍。(《備急方》)
⑿治癰疽發背,或發乳房初起微赤:搗苧根敷之,數易。(《梅師集驗方》)
⒀治跌打閃挫:大鯽魚一尾,獨核肥皂一個,胡椒七粒,黃梔子九個,老姜一片,蔥頭三個,野苧麻根一段,幹面一撮,香糟一團,紹酒隨數用,同前藥合搗如泥,炒熱熨敷患處,外用布包紮緊,次日青出。(《綱目拾遺》)
⒁治跌撲:野苧根一兩,搗碎,好酒煎服,盡量飲醉。(《百草鏡,)
⒂治蛇咬傷:鮮苧麻根,搗爛罨包。(《浙江民間草藥》)
⒃治雞魚骨哽:苧麻根搗汁,以匙挑灌之。(《談野翁試驗方》)
【名家論述】①《本草經疏》:"苧根,《別錄》在小兒赤丹,為其寒能涼血也。漬苧汁療渴者,除熱之功也。《日華子》用以治心膈熱,漏胎下血,胎前產後心煩,天行熱疾,大渴發狂,及罯毒箭、蛇蟲咬,皆以其性寒能解熱涼血故也。"
②《本草述》:"苧根,丹溪謂其大補陰而即行滯血,足以補為行也。夫甘寒之藥能瀉火,此味止血淋、治丹毒,或入血分而瀉熱乎?但就其安胎治漏血尤效,則補陰活血之功,又豈徒以瀉熱與他味問論乎。……其和血便在補陰,而能行能止之故可以思矣。"
③《本草正義》:"白苧性寒,古方多言其主治小便不通,五淋熱結等證,則有泄熱通利之力,是以《日華本草》謂其甘寒而滑。乃近人偏以為安胎之用,實則既寒且滑,必非胎動者所宜;且根主下行,尤為妊娠禁品。考古今醫藥諸書,惟《梅師集驗方》用以治胎動忽下黃汁,此外殊不多見,丹溪且言其行滯血,則更與胎動大相刺謬,又何可為安胎套藥耶。"

注: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,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。

<< 上一個: 苧麻根的功效和作用 下一個: 苧麻花的功效和作用>>





使用條款 | 私隱政策 | 聯繫我們 |

© CopyRight 2024 LOOKUP.TW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