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金沙
(《嘉祐本草》)
【異名】左轉藤灰(《四川中藥誌》),海金砂(《江西草藥》)。
【來源】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成熟孢子。植物形態詳"海金沙草"條。
【采集】立秋前後孢子成熟時采收,過早過遲均易脫落。選晴天清晨露水未幹時,割下莖葉,放在襯有紙或布的筐內,於避風處曬幹:然後用手搓揉、抖動,使葉背之孢子脫落,再用細篩篩去莖葉即可。
【藥材】幹燥成熟的孢子,呈粉末狀,棕黃色或淡棕色,質極輕,手撚之有光滑感。置手掌中即由指縫滑落;撒在水中則浮於水面,加熱後逐漸下沈;易著火燃燒而發爆鳴及閃光,不留灰渣,以幹燥、黃棕色、質輕光滑、能浮於水、無泥沙雜質、引燃時爆響者為佳。
主產廣東、浙江;江蘇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廣西、福建、陜西等地亦產。
【化學成分】含脂肪油。另含一種水溶性成分海金沙素。
【性味】甘淡,寒。
⑦《品匯精要》:"味淡,性平,無毒。"
②《綱目》:"甘,寒,無毒。"
【歸經】入小腸、膀胱經。
①《綱目》:"小腸,膀胱血分。"
②《本草匯言》:"入足少陰,手、足太陽經。"
③《本草再新》:"入脾、腎二經。"
【功用主治】清熱解毒,利水通淋。治尿路感染,尿路結石,白濁,白帶,肝炎,腎炎水腫,咽喉腫痛,痄腮,腸炎,痢疾,皮膚濕疹,帶狀皰疹。
①《嘉祐本草》:"主通利小腸。得梔子、馬牙消、蓬砂共療傷寒熱狂,或丸或散。"
②《綱目》:"治濕熱腫滿,小便熱淋、膏淋、血淋、石淋,莖痛,解熱毒氣。"
③《本草正義》:"利水通淋。治男子淫濁,女子帶下。"
④《中國植物誌》:"治筋骨疼痛。"
⑤《廣西中藥誌》:"用於水腫及熱病吐血。"
⑥《湖南藥物誌》:"補脾健胃。治小兒食積。"
⑦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"治尿路感染,尿路結石,腎炎水腫,感冒發熱,小便短亦,腸炎,痢疾。"
⑧《江西草藥》:"清熱解毒,利尿除濕。治肝炎,腎性水腫,皮膚濕疹,水痘,尿血。痄腮,風火牙痛,喉蛾,白喉,帶狀皰疹,小兒L疳積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:煎湯,1.5~8錢;或研末服。
【宜忌】①《本草經疏》:"小便不利及諸淋由於腎水真陰不足者勿服。"
②《本經逢原》:"腎臟真陽不足者忌用。"
【選方】①治小便不通,臍下滿悶:海金沙一兩,臘面茶半兩。二味搗研令細。每服三戧,生姜、甘草湯調下。(《本草圖經》)
②治熱淋急痛:海金沙為末,生甘草湯沖服。(《泉州本草》)
③治膏淋:海金沙、滑石各一兩(為末),甘草二錢半(為末)。上研勻。每服二錢,食前,煎麥門冬湯調服,燈心湯亦可。(《世醫得效方,海金沙散)
④治尿酸結石癥:海金沙、滑石共研為末。以車前子、麥冬、木通煎水調藥末,並加蜜少許,溫服。(《廣西中藥誌》)
⑤治小便出血:海金沙為末,以新汲水調下。一方用砂糖水調下。(《普濟方》)
⑥治肝炎:海金砂五錢,陰行草一兩,車前六錢。水煎服,每日一劑。(《江西草藥》)
⑦治脾濕太過通身腫滿,喘不得臥,腹脹如鼓:牽牛一兩(半生半炒),甘遂、海金沙各半兩。上為細末。每服二錢,煎水一盞,食前調下,得利止後服。(《醫學發明》海金沙散)
⑧治脾濕脹滿:海金沙一兩,白術二錢,甘草五分,黑醜一錢五分,水煎服。(《泉州本草》)
【名家論述】①《本草經疏》:"海金沙,甘寒淡滲之藥,故主通利小腸,得牙硝、梔子,皆鹹寒苦寒之極,又得蓬砂之辛,所以能治傷寒熱狂大熱,當利小便,此釜底抽薪之義也,淡能利竅。故治熱淋,血淋、膏淋等病。"
②《本草述》:"海金沙,方書但知其治血淋、膏淋、石淋等癥,詎知其種種所患,皆本於濕土之氣不能運化,而又有火以合之,乃結聚於水道有如是耳,豈可徒取責於行水之臟腑乎?試觀東垣治脾濕方,更如續隨子丸之亦治通身腫滿、喘悶不快者,則可以思其功之所主,固不徒在行水之臟腑矣。"
注: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,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。
<< 上一個: 海紅豆的功效和作用 下一個: 海金沙草的功效和作用>>
© CopyRight 2024 LOOKUP.TW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