麥角
(《國藥的藥理學》)
【來源】為麥角科真菌麥角菌寄生在禾本科植物黑麥等子房中所形成的菌核。
【采集】夏、秋二季麥熟時采收,陰幹。宜保持完整,徹底幹燥後,密封,在幹燥涼暗處保存。
【藥材】幹燥菌核呈紡錘形,平直或略彎曲呈角狀,具3條鈍棱,兩端漸尖。長0.3~4厘米,直徑1~7毫米。表面紫黑色或紫棕色,有顯著縱溝及細小橫裂紋。質脆,易折斷,斷面鈍三角形,邊緣暗紫色,中心灰白色或淺粉紅色。氣微弱而特殊;味油膩性,先甜後辛。
【化學成分】含生物堿約9.4%,主為吲哚類生物堿,按其結構可分3類:第一類為麥角毒系生物堿,都是麥角酸的酰胺類衍生物,其中有麥角柯寧堿、麥角克堿、麥角隱亭堿、麥角胺、麥角生堿、麥角新堿及麥角西堿;第二類為相應的麥角異毒系生物堿,都是異麥角酸的酰胺類衍牛物,其中有麥角異柯寧堿、麥角異克堿、麥角隱寧堿、麥角異胺、麥角異生堿、麥角異新堿、麥角異西堿;第三類為棒麥角堿系生物堿,其中有噴尼棒麥角堿、肋麥角堿、裸麥角堿、田麥角堿、野麥堿等。
此外尚含脂肪油33~35%,麥角甾醇0.1%、維生素D2、酪胺、組胺、胍基丁胺、三甲胺、甲胺、己胺-l甜菜堿、麥角硫因、乙酰膽堿、尿嘧啶、鳥甙、氨基酸,麥角色素如黑麥酮酸、金黃麥角酸、麥角黃素BC(2,2′)、麥角黃素CC(2,2′)、棒麥角黃素、棒麥角玉紅素等。
【藥理作用】①興奮子宮的作用
麥角有興奮子宮肌的作用,其作用與垂體後葉制劑相似,是直接作用於子宮肌,但作用強大而持久.對懷孕子宮更敏感;臨產和新產後應用小量即有明顯作用,甚至產生強直收縮。我國數種野生麥角制成的流浸膏,對在體和離體的兔子宮皆能促進其收縮,使之張力增加;並在離體兔子宮上表明,對產後和妊娠子宮比未孕子宮作用強。麥角中含多種有效成分,其中以麥角新堿對子宮作用最強,麥角胺次之。從我國12種寄主植物上所分離的131個麥角菌系中,有17個能在小麥培養基上產生麥角堿,其中以ClavicepsmicroccephalaCe-3菌系最為優良,不但產堿力強,而且所產的主要為麥角新堿。
②對心血管的作用
在離體血管實驗中,麥角胺可使周圍血管平滑肌收縮。在整體動物因血管收縮而升壓,並產生代償性心跳徐緩。麥角毒對心臟的作用不及對血管的作用強,但在心律慢到某種程度時,則有增強心收縮力的作用。大量麥角胺可損傷血管內皮細胞(原理不明),導致壞疽形成。用麥角流浸膏肌註(2-3次/日)於意大利種雞(1.5毫升/公斤),註後出現雞冠紫紺,久之,雞冠末梢壞疽,此作用尚可建立條件反射。麥角胺對血管作用最強,麥角毒次之,而麥角新堿幾乎不影響血壓和損傷血管內皮細胞。麥角胺可使血管收縮,動脈搏動幅度減小,這可能與治療偏頭痛的作用有關。
③對神經系統的作用
大量麥角胺或麥角毒能阻斷α-腎上腺素能受體,使腎上腺素的升壓作用翻轉。它們並不能阻止交感神經介質的釋放。用豚鼠離體輸精管帶下腹神經標本實驗,表明麥角新堿與去甲腎上腺素的作用基本相似,作者謂麥角新堿可能是一種直接作用型的擬交感藥,它與兒茶酚胺作用於同一受體。麥角小量興奮延腦(迷走性心率減慢、呼吸增加、驚厥等),大量因延腦麻痹而死亡。麥角胺能增強巴比妥類、嗎啡、美沙酮的鎮靜和催眠作用。
【毒性】急性中毒癥狀是嘔吐、腹瀉、脈微弱、昏迷。慢性中毒見於服藥過量,肝臟病和周圍血管有病的都較敏感,癥狀有壞死型和驚厥型二類。
【性味】《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》:"味微苦,性平,有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治子宮出血;產後出血不止。
①《國藥的藥理學》:"為子宮緊縮藥。對於子宮出血,分娩後的弛緩性後出血,子宮之不全、退行等有效。"
②《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》:"治偏頭痛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:制成流浸膏,每次2~4毫升,一日量6~8毫升;或制成浸劑、丸劑、針劑等分別使用。
【宜忌】《國藥的藥理學》:"分娩時只可用於壓出期,在開口期當避免使用。"
注: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,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。
© CopyRight 2024 LOOKUP.TW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