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草藥大全 >白茅針功效和作用

白茅針 白茅針的作用、功效及副作用



白茅針
(《本草拾遺》)
【異名】茅苗(《本經》),茅筍、茅針(《本草拾遺》),茅錐(劉禹錫《傳信方》),茅蜜(《醫林纂要》),茅荑、茅揠(《植物名實圖考》),茅芽(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)。
【來源】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初生未放花序。植物形態詳"白茅根"條。
【性味】甘,平。
①《本草拾遺》:"味甘平,無毒。"
②《日華子本草》:"涼。"
③《醫林纂要》:"甘淡,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止血。治衄血,尿血,大便下血。
①《本經》:"主下水。"
②《藥性論》:"能破血,治消渴。"
③《本草拾通》:"主惡瘡腫,未潰者,煮服之。生挼敷金瘡止血。煮服之主鼻衄及暴下血。"
④《日華子本草》:"通小腸,癰毒軟癤不作頭,濃煎和酒服。"
⑤《本草圖經》:"按以敷金瘡,塞鼻洪,止暴下血及溺血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:煎湯,3~5錢。外用:搗敷或塞鼻。

注: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,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。

<< 上一個: 白茅花的功效和作用 下一個: 白梅的功效和作用>>





使用條款 | 私隱政策 | 聯繫我們 |

© CopyRight 2024 LOOKUP.TW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