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草藥大全 >蟲白蠟功效和作用

蟲白蠟 蟲白蠟的作用、功效及副作用



蟲白蠟
(《本草會編》)
【異名】蟲蠟(《本草求真》),木蠟(《新本草綱目》),樹蠟(《中國藥學大辭典》),蠟膏(《四川中藥誌》)。
【來源】為介殼蟲科昆蟲白蠟蟲的雄蟲,群棲於木犀科植物白蠟樹、女貞及女貞屬其他種植物枝幹上所分泌的白色蠟質,精制而成。
【動物形態】白蠟蟲
雌蟲體橢圓形,長1.2~1.5毫米。體表褐色,有深黑斑點。單眼1對,口器為甲殼質針狀吸收器。環節不叨顯,無翅,觸角及足皆不發達。腹面灰黃色,有多個尖棘,沿身體邊緣排列。尾端有深凹陷。雄蟲體色與雌蟲相同。初孵化時,形與雌蟲相似,但有粗大的足,腹部有硬棘及很多泌蠟孔。頭部兩側有大小不等的單眼各5個;觸角l對,分為7節。胸部圓形,有翅1對,長約5毫米,膜質透明。經泌蠟後,蟲體變成圓形。
白蠟蟲雌性無蛹期,雄蟲有蛹期。卵分雌雄兩性,被一層角質囊包圍。春季孵化,雄性幼蟲在樹枝上固定不動,並分泌白色蠟質,包圍體外。蠟質分泌盛時相互連貼一起,使枝條呈雪白色棒狀。分布湖南、四川、貴州、雲南等地。
【采集】8~9月間采蠟。清晨用刀將包有蠟質的樹枝切下,名曰"蠟花",放入沸水鍋中煮之,使蠟質熔化而浮於水面,冷後凝結成塊。取出,再加水加熱熔化,過濾後凝固即成。
【藥材】完整者多為圓形厚塊,一般已打碎成不規則塊狀,大小不一。白色,或微帶黃色,不透明或微透明;表面平滑或稍顯皺紋,有光澤,觸之有滑膩感。體輕,能浮於水面;質硬而稍脆,用手搓捏則粉碎。斷面不平正,呈針狀結晶形,或顯小顆粒狀,具玻璃樣光澤。有微弱的特異臭氣,味淡,嚼之如細沙樣。不溶於水、醚及氯仿中,可溶於苯及石油醚中。熔點80~83℃。以色白、質硬、致密而無氣泡。無敗油氣味者為佳。
主產四川、湖南、貴州、雲南;以四川產量為最大。
蜂蠟經漂白後亦稱白蠟,外形與蟲白蠟相似,但蜂白蠟多呈不規則團塊;有蜂蜜香氣,質較柔軟,熔點在70℃以下,能溶於醚、氯仿或部分溶於氯仿中。參見"蜜蠟"條。
【化學成分】主要含大分子量的酯類,其中的醇類為廿六醇、廿七醇、廿八醇、卅醇;其中的酸類為廿六酸、廿七酸、廿八酸、卅酸,及少量的棕櫚酸、硬脂酸。
市售蟲白蠟的成分主要為脂肪族一價酸的酯類混合物,其含率占總量的93~95%,其中有廿四酸廿八酯、廿四酸蜂花酯、廿四酸蠟酯、蠟酸蠟酯、廿七酸廿七酯、褐煤酸蠟酯、蜂花酸廿七酯。此外,尚含遊離的蜂花醇,即卅烷醇1%,樹脂1~1.5%,廿七烷2~3%。尚含廿七醇、蠟醇等。
因蟲白蠟為雄白蠟蟲幼蟲所分泌,故此幼蟲的成分也提供參考。全蟲可分蟲體及蠟外殼兩個部分,蟲體(濕重)中油脂類占18.6%,其中大部分(83%)為三甘油酯,也含少量烴類、蠟類、磷脂類、遊離脂肪酸、一及二甘油酯等;蠟外殼的油脂類,蠟占92.4%,又含遊離脂肪酸及烴類,但未找到三甘油酯及磷脂。
【性味】甘,溫。
①《綱目》:"甘,溫,無毒。"
②《醫林纂要》:"甘淡澀,溫。"
【歸經】①《會約醫鏡》:"入肝經。"
②《本草撮要》:"入手太陰、足厥陰經。"
【功用主治】止血,生肌,定痛。治金瘡出血,尿血、下血,瘡瘍久潰不斂,下疳。
①朱震亨:"生肌,止血,定痛,補虛,續筋接骨。"
②《綱目》:"殺瘵蟲。"
③《東醫寶鑒》:"止咳止瀉,潤肺臟,厚腸胃。"
④《本經逢原》:"治下疳;以半兩入鯽魚腹中煮食,治腸紅。"
⑤《醫林纂要》:"補肺斂氣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:入丸、散。外用:熔化調制藥膏。

注: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,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。

<< 上一個: 茺蔚子的功效和作用 下一個: 蟲豆的功效和作用>>





使用條款 | 私隱政策 | 聯繫我們 |

© CopyRight 2024 LOOKUP.TW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