鱅魚
(《本草拾遺)
【異名】鱃魚(《山海經》),鰫魚(《上林賦》),皂包頭、皂鰱(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),黑包頭魚(《食物本草會纂》),鱅頭鰱(《醫林纂要》),鯼魚(《本草求原》),包頭魚(《隨息居飲食譜》),胖頭魚(《動物學大辭典》),黑鰱、花鰱(薛德焴《系統動物學》)。
【來源】為鯉抖動物鱅魚的肉。
【動物形態】鱅魚
休側扁,呈紡錘形,腹部在腹鰭基部之前段較圓,在腹鰭基部之後至肛門有很窄的腹棱。體長一般50余厘米。頭大,約為體長的1/3。吻鈍,闊而圓,口很寬,上唇中部很厚。眼小,位置特別低,在頭側正中軸的下方。下咽齒一行,呈杓形。鰓耙數很多,呈頁狀,排列緊密,但不聯合。有發達而成螺旋形的鰓上器。鱗細小,側線鱗96~110。背鰭Ⅲ7,很短,無硬刺,起點在腹鰭基之後。胸鰭長,可達腹鰭基,臀鰭Ⅲ12~13。尾鰭叉狀。背部及兩側上半部微黑,腹部灰白,兩側有許多不規則的黑色斑點。胸、腹鰭灰白。
生活於河流、湖伯中,冬季多在河床和較深的巖坑中越冬,分布長江流域下遊地區,東北、華北甚少見。是我國養殖魚類之一。
【性味】《綱目》:"甘,溫,無毒。"
【歸經】《本草求真》:"入胃。"
【功用主治】①汪穎《食物本草》;"暖胃,益人。"
②《本草求原》:"暖胃,去頭眩,益腦髓,老人痰喘宜之。"
【宜忌】《綱目》:"多食動風熱,發疥。"
注: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,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。
<< 上一個: 硬枝黑鎖梅的功效和作用 下一個: 由跋的功效和作用>>
© CopyRight 2024 LOOKUP.TW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