膽木
(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
【異名】山熊膽、熊膽樹、烏檀(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。
【來源】為茜草科植物膽木的枝、樹皮。
【植物形態】膽木
喬木,高可達5米以上。樹皮外面灰黃色,內皮與木質部剝後由淺黃色逐漸變為棕黃色,味極苦;枝條有白色皮孔。葉對生,長圓形,近革質,長8~l4厘米,寬4~7厘米。先端急尖,基部楔形.全緣,側脈8對,兩面都明顯,葉柄長2~3厘米;托葉大,卵圓形,早落。花白色,密集成一頂生的圓頭狀花序,有葉狀苞片;萼管連成肉質體,花5數;子房下位。果肉質,球形。種子無翅。花期8~9月。
生於高山近頂或半腰蔭蔽潮濕地帶。分布我國南部。
【采集】全年可采。洗凈切片,曬幹。
【化學成分】莖含黃酮甙、酚類。
【性味】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"苦,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"清熱解毒,消腫止痛。治急性扁桃體炎,咽喉炎,乳腺炎,腸炎,菌痢,尿路感染,膽囊炎,下肢潰瘍,腳癬感染,癤腫膿瘍,皮炎濕疹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:煎湯,0.5~1兩。外用:煎水洗。
【臨床應用】①治療鉤端螺旋體病
將膽木制成註射液(每毫升含膽木乙醇提取物3克),每8小時肌註1次,每次2~8毫升,用至體溫下降後2~3天。有出血傾向者加用紫珠草(幹品)1兩,水煎3次分服。觀察10例,體溫在4~56小時內開始下降,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平均為4.3天,主要癥狀及體征大部分於用藥後1~7天內消失。治程中無明顯的副作用,僅部分有輕度腹瀉,個別用藥後出現高熱、畏寒、出汗,類似青黴素的治療反應。
②治療多種炎癥
每天肌註膽木註射液1毫升(相當於生藥1克),或輔以其他對癥治療。治療急性扁桃體炎、咽喉炎、上呼吸道感染、支氣管炎、肺炎、結膜炎、麥粒腫、牙周膿腫、水痘合並感染、中耳炎、燒傷感染、泌尿系統感染以及手術後預防感染等數百例,大多在2~3天內見效。註射時除局部疼痛外,尚未發現其他不良反應。
注: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,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。
© CopyRight 2024 LOOKUP.TW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