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木幹
(《廣東中藥》Ⅱ)
【異名】狗果(《嶺南采藥錄》),胭脂公(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。
【來源】為桑科植物桂木的果實。
【植物形態】桂木,又名:紅桂木。
喬木,高達15米,禿凈或幼枝略被柔毛。葉互生,革質,橢圓形至矩圓狀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,長7~15厘米,寬3~7厘米,先端短漸尖而鈍,基部楔尖或闊楔尖,全緣,兩面均禿凈,上面攬綠色,光亮,下面顏色略淡,或同色,或褐色;側脈約7對;葉柄長8~12毫米,禿凈。花單性,同株;雄花序單生於葉腋內,具短柄,倒卵形或橢圓形,長6~8毫米,外面被小柔毛,花被片2~3,雄蕊1,直立;雌花花被管狀,下部埋藏於總軸內,子房直。肉質聚花果,近球形,直徑2~3厘米,幼時被銹色小柔毛,熟時近禿凈,平滑,黃色或紅色。花期4~5月。
多栽培。分布廣東、廣西。
【采集】秋季采收,切片曬幹。
【藥材】幹燥的肉質聚花果,近球形,直徑2~3厘米,果柄粗短。外表皺縮,灰綠色至茶褐色,有的被銹色柔毛。商品多切成厚約0.3~1厘米的厚片,斷面果肉部多為花被形成的肥厚肉質體,呈淺棕色至棕褐色。瘦果多數,心臟形或卵形,細小,黃棕色,埋藏於肉質體內。氣微,味酸稍甜。
產廣東、廣西。
同屬植物白桂木的果實亦同等入藥。白桂木葉矩圓形,下面被白色小茸毛,網脈明顯;雄花長12~16毫米;果具長柄,直徑約1.5厘米,被柔毛。
分布雲南、廣東、廣西等地。
【性味】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"酸,平。"
【功用主治】生津止血,開胃化痰。治熱渴,咳血,吐血,衄血,喉痛,食欲不振。
①《嶺南采藥錄》:"消食,斂氣及止咳血。"
②《廣東中藥》Ⅱ:"止咳除痰。"
③《廣西藥植名錄》:"生津止咳,助消化。"
④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"清熱開胃,收斂止血。治肺熱咳血,吐血,衄血,喉痛;胃酸缺乏,食欲不振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:煎湯,0.5~1兩。
注: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,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。
© CopyRight 2024 LOOKUP.TW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