伸筋草
(《分類草藥性》)
【異名】石松(《本草拾遺》),過山龍(《滇南本草》),寬筋藤(《生草藥性備要》),火炭葛(《本草求原》),金毛獅子草、金腰帶、獅子草(《中藥誌》),獅子毛草(《中藥材手冊》),立筋草、舒筋草(《四川中藥誌》),鋪筋草、抽筋草、分筋草、過筋草、地棚窩草(《重慶草藥》),筋骨草(《陜西中藥誌》),綠毛伸筋、小伸筋、鳳尾伸筋(《湖南藥物誌》),蜈蚣藤、大地毛公、纏身龍、貓藤草、通伸草、山貓兒、老虎墊坐、盤龍草、爛腰蛇、寬筋草、穿山龍(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。
【來源】為石松科植物石松的帶根全草。
【植物形態】石松
多年生草本。匍匐莖蔓生,分枝有葉疏生。直立莖高15~30厘米,分枝;營養枝多回分叉,密生葉,葉針形,長3~4毫米,先端有易脫落的芒狀長尾;孢子枝從第二、第三年營養枝上長出,遠高出營養枝,葉疏生;孢子囊穗長2.5~5厘米,有柄,通常2~6個生於孢子枝的上部;孢子葉卵狀三角形,先端急尖而具尖尾,邊緣有不規則的鋸齒,孢子囊腎形,淡黃褐色,孢子同形。7、8月間孢子成熟。
生於疏林下蔭蔽處。分布東北、華東、華南、西南及內蒙古、河南等地。
本植物的孢子(石松子)亦供藥用,另詳專條。
【采集】夏季采收,連根拔起,去凈泥土、雜質,曬幹。
【藥材】幹燥匍匐莖細長而彎曲,黃色或黃綠色,長30~120厘米,徑粗1~3毫米。質柔韌,不易折斷,折斷面近白色,內有黃白色木心,常可見近直角生出的黃白色細根,外皮常脫落。直立莖2歧式分枝。鱗葉常皺而彎曲,密生於莖上,線形或線狀鉆形,黃綠色或黃色,無毛,略有光澤。葉端漸尖呈芒狀,全緣,葉脈不明顯。質薄,易碎。氣無,味淡。以莖長、黃綠色者為佳。
主產浙江、湖北、江蘇等地,湖南、四川亦產。
同屬植物玉柏和垂穗石松的全草在浙江、四川等地均稱伸筋草,並同等使用。參見"玉柏"、"鋪地蜈蚣"條。
【化學成分】全草含石松堿、棒石松堿、棒石松洛寧堿、法氏石松堿、石松靈堿等生物堿,香莢蘭酸、阿魏酸、壬二酸等酸性物質(占幹品0.08%),芒柄花醇、伸筋草醇石松醇、石松寧、16-氧山芝烯二醇等三萜化合物。
【藥理作用】石松水浸劑對由皮下註射枯草浸劑引起發熱之家兔有降溫作用;其有效成分為石松堿及棒石松堿、棒石松毒,後二者之毒性較石松堿為弱。石松堿適當劑量能升高麻醉貓血壓,也有報告30毫克/公斤靜脈註射可使麻醉貓、兔血壓驟降;此時對呼吸皆無影響,中毒量可增加動物呼吸振幅而減少頻率。對蛙心收縮力有增強作用,對兔心1:50000~400000則減弱收縮力,收縮頻率及心電圖皆無改變。1:12500~50000對離體大鼠、啄鼠小腸有興奮作用,兔離體小腸之蠕動亦被增強。對兔、大鼠及豚鼠子宮有興奮作用。對兔靜脈註射30~50毫克/公斤有降溫作用。對兔血糖、瞳孔、末梢紅細胞數皆無影響。無抗菌及抗瘧作用。對小鼠靜脈註射之半數致死量為27.58±1.16毫克/公斤,腹腔註射為78毫克/公斤,中毒癥狀有過度活動,強直性、陣攣性痙攣,麻痹,窒息等;兔之中毒癥狀相似。給蛙淋巴囊註射50~200毫克/公斤可引起肌肉運動不脅調、麻痹等。棒石松堿之毒性劑量:貓為0.05克/公斤、兔及大鼠為0.1~0.2克/公斤。有人報告石松有利尿、增進尿酸排泄之作用,還能解除小兒之痙攣性尿瀦留及便秘等。
【炮制】篩去灰屑,揀凈雜質,切成小段。
【性味】苦辛,溫。
①《本草拾遺》:"味苦辛,溫,無毒。"
②《本草求原):"甘澀,平。"
【歸經】《四川中藥誌》:"入肝、脾、腎三經。"
【功用主治】祛風散寒,除濕消腫,舒筋活血。治風寒濕痹,關節酸痛,皮膚麻木,四肢軟弱,水腫,跌打損傷。
①《本草拾遺》:"主久患風痹,腳膝疼冷,皮膚不仁,氣力衰弱。"
②《滇南本草》:"下氣,消胸中痞滿橫格之氣,推胃中隔宿之食,去年久腹中之堅積,消水腫。"
③《生草藥性備要》:"消腫,除風濕。浸酒飲,舒筋活絡。其根治氣結疼痛,損傷,金瘡內傷,去痰止咳。"
④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:"舒筋,消炎。治關節酸痛,帶狀皰疹。"
⑤《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"舒筋活血,祛風散寒,止痛。治腰腿酸痛,風濕性關節腫痛,月經不調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:煎湯,3~5錢;或浸酒。外用:搗敷。
【宜忌】《四川中藥誌》:"孕婦及出血過多者忌服。"
【選方】①治風痹筋骨不舒:寬筋藤,每用三錢至一兩,煎服。(《嶺南采藥錄》)
②治關節酸痛:石松三錢,虎杖根五錢,大血藤三錢。水煎服。(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
③治關節酸痛,手足麻痹:鳳尾伸筋草一兩,絲瓜絡五錢,爬山虎五錢,大活血三錢。水、酒各半煎服。(江西《中草藥學》)
④治小兒麻痹後遺癥:鳳尾伸筋、南蛇藤根、松節、尋骨風各五錢,威靈仙三錢,茜草二錢,杜蘅五分。煎服。(江西《中草藥學》)
⑤消水腫:過山龍五分(研細末),糠瓢一錢五分(火煆存性),檳榔一錢。檳榔、糠瓢煨湯吃過山龍末,以瀉為度。氣實者用,虛者忌。(《滇南本草》)
⑥治帶狀皰疹:石松(焙)研粉,青油或麻油調成糊狀,塗患處,一日數次。(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
注: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,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。
© CopyRight 2024 LOOKUP.TW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