鱣魚
(《本草拾遺》)
【異名】鱣(《詩經》),含光、蠟魚(啪海異物誌》),黃魚(《爾雅》郭璞註),阿八兒忽魚(《飲膳正要》),頰魚(《醫學入門》),玉版魚、鱘蟥魚((綱目,)。
【來源】為鱘科動物鰉魚的肉。
【動物形態】鰉魚(寧原《食鑒本草》)
體長約2米,最大的可長達5米以上。頭略呈三角形,吻長而較尖銳。頭部表面被有多數骨板。口下位,寬大,稍成弧形;口前方有吻須2對,內側的須稍在前方,外側的須較後。眼小,距吻端較近。左右鰓膜向腹面伸展,彼此愈合,全體被縱列的菱形骨板5行,骨板上有尖銳微彎的刺。背骨板1行,較大,10~16塊,位於背部正中,從頭後直連尾鰭。背、腹側骨板各2行,背側骨板32~46塊;腹側骨板8~12塊;腹鰭基部之後有不太明顯的骨板1~2塊。身體其他部分光滑無鱗。背鰭43~57,位於後方;臀鰭26~36;其起點在背鰭的後部下方。尾鰭歪形,上葉長而尖。體表黑青色,兩側黃色,腹面灰白色;背部骨板黃色,側骨板黃褐色。
生活於大的河流中,多棲息於兩江匯合、支流入口及急流的漩渦處。捕食其他魚類。分布東北,黑龍江尤為常見。
本動物的肝(鱣魚肝)、鰾(鱣魚鰾)亦供藥用,各詳專條。
【性味】甘,平,
①《飲膳正要》:"味甘,平,無毒。"
②《醫學入門》:"味甘,平,小毒,"
【歸經】《本草撮要》:"入手太陰、厥陰經。"
【功用主治】益氣補虛。
①《飲膳正要》:"利五藏,肥美人。"
②《醫學入門》:"醒酒。"
③《醫林纂要》:"壯筋骨,長氣力。"
④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"補虛,令人肥健。"
【宜忌】①《食療本草》:"發諸氣病,不可多食。亦發瘡疥,動風。"
②寧原《食鑒本草》:"食多生熱痰。"
③《綱目》:"服荊芥藥,不可食。"
注: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,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。
© CopyRight 2024 LOOKUP.TW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