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耳草
(《植物名實錄》)
【異名】田基黃(《生草藥性備要》),水榴子、香草(《質問本草》),斑鳩窩、雀舌草(《植物名實圖考》),蛇喳口(《草木便方》),合掌草、跌水草(《分類草藥性》),七寸金、一條香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,金鎖匙、紅孩兒、寸金草、田邊菊(《江西民間草藥》),劉寄奴(《四川中藥誌》),痧子草、光明草,田基莧,蕎殼草、小王不留行、細葉黃、觀音蓮(《湖南藥物誌》),雷公箭(《貴州植藥調查》),降龍草(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,七層塔、土防風、楓草兒、小元寶草(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,黃花仔、禾霞氣(《廣東中草藥》),耳挖草、小田基黃(《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》)。
【來源】為藤黃科植物地耳草的全草。
【植物形態】地耳草
一年生草本,高15~40厘米,無毛。根多須狀。莖直立,或傾斜,細瘦,有4棱,節明顯,基部近節處生細根。單葉,短小,對生,多少抱莖,葉片卵形,長4~15毫米,全緣;先端鈍,葉面有微細的透明點。聚傘花序頂生,成叉狀而疏,花小,黃色;萼片5,披針形;花瓣5,長橢圓形,內曲,幾與萼片等長;雄蕊10個以上,基部連合成3束;子房1室,花柱3枚。蒴果長圓形,長約4毫米,外面包圍有等長的宿萼。花期5~6月。
生於山野及較潮濕的地方。分布江蘇、浙江、福建、湖南、江西、四川、雲南、貴州、廣東、廣西等地。
【采集】夏、秋采,洗凈,曬幹。
【藥材】幹燥全草,莖略呈四棱柱狀,光滑,粗約1.5毫米,外表淡黃棕色或暗紅棕色,節間長約1~2厘米,易折斷。葉片黃褐色或灰青色,皺縮,紙質,易碎,以放大鏡觀之,有細小透明油點。花序多折斷而不完整,花萼花瓣幹縮,黃棕色,或脫落,雄蕊僅存花絲,子房甚小,易脫落。蒴果紅棕色,長卵形,多裂成3瓣,頂端喙尖;種子細小,多數;不成熟的果實,尚殘存破碎的花萼、花瓣及少數花蕊。氣微,味淡。
產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湖南、福建、江西等地。
【化學成分】含黃酮類、內酯(香豆精)、鞣質、蒽醌、氨基酸、酚類。
【性味】苦甘,涼。
①《生草藥性備要》:"味苦甜,性平。"
②《四川中藥誌》:"味苦,性寒,無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清熱利濕,消腫解毒。治傳染性肝炎,瀉痢,小兒驚風,疳積,喉蛾,腸癰,癤腫,蛇咬傷。
①《生草藥性備要》:"治酒病,消腫脹,敷大惡瘡,理疳瘡腫。"
②《質問本草》:"塗火毒,消陽癥結疽。"
③《分類草藥性》:"解一切蛇蟲毒,清火,止泄瀉,刀傷用良。"
④《嶺南采藥錄》:"去硝黃火毒,敷蝦箝瘡,理跌打、蛇傷。"
⑤《福建民間草藥》:"活血,破瘀,消腫,解毒。"
⑥《南寧市藥物誌》:"清內熱,治眼疾。"
⑦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"清熱解毒,滲濕利水,消腫止痛。治急慢性肝炎,早期肝硬化,肝區疼痛,闌尾炎,疔腫癰疽,毒蛇咬傷,跌打扭傷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:煎湯,0.5~1兩(鮮品1~2兩,大劑可3~4兩);或搗汁。外用:搗敷或煎水洗。
【選方】①治傳染性肝炎(有黃疸和無黃疸型均可):地耳草二至三兩,水煎服,每天一劑。(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
②治痧癥吐瀉:地耳草一錢,水煎服。(《湖南藥物誌》)
③治痢疾:地耳草五錢,水煎,紅痢加白糖,白痢加紅糖一兩調服。(《江西民間草藥》)
④治小兒驚風,疳積瀉:地耳草一兩,水煎服。疳積瀉加雞肝煎服。(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
⑤治喉蛾:鮮地耳草七錢至一兩,搗爛,同涼開水擂出汁服。或幹草五錢,水煎服。(《江西民間草藥》)
⑥治疹後牙疳:地耳草五至六錢,搗取汁,和人乳搽患處。(《湖南藥物誌》)
⑦治濕疹:地耳草適量,煎水洗。(《江西民間草藥》)
⑧治皰癤腫毒:地耳草煎水洗。(《湖南藥物誌》)
⑨治跌打損傷:地耳草五至八錢,酌加黃酒或酒、水各半,燉一小時,溫服,日二次。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
⑩治毒蛇咬傷:地耳草五錢,天胡荽一兩,青木香五錢。水、酒煎服。(《江西民間草藥》)
【臨床應用】①治療急、慢性傳染性肝炎
用幹草制成濃煎劑,成人每日用生藥1.5兩,小兒1歲以下3錢,1~3歲5錢,3~7歲8錢,7~10歲1兩,10~13歲1兩2錢。煎液加糖分2次口服,連用20天。治療成人急性傳染性肝炎91例,達到治愈標準者61例;治療小兒黃痘型傳染性肝炎21例,服藥後均有不同程度的多尿現象,凡有發熱的病例均在1周內退熱,嘔吐、厭食等癥狀的消退較滿意,約一半病例在10天內黃疸消退,但肝功能檢查的改變不大,肝腫回縮亦不夠理想。治療中未發現副作用。曾用全草制成註射液(每毫升相當於生藥2克),治療兒童急性傳染性肝炎100例,每日1次肌肉註射2毫升,14天為一療程,必要時用2個療程。結果顯效95例,好轉2例,無效3例;對81例遷延性肝炎及15例慢性肝炎,每次肌註2毫升,每日2次,輔以維生素乙、丙,有效率約70%。田基黃註射液對肝炎的各種癥狀及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。註射處有局部疼痛,無其他明顯副作用。
②治療傷寒及副傷寒
取幹草1~5兩切碎,水煎2次,兩次煎液合並,分3次口服,10天為一療程。治療44例,除3例無效外,其余均有效。體溫於1~14天降至正常,平均退熱天數為7.2天。雖然效果較氯(合)黴素對照組稍遜一籌,但藥用量安全度較大,未見不良反應。
③防治感冒
預防用幹草5錢,水煎2次,混勻,2次分服,連服6天。共觀察150人,結果發病12例,發病率占8%;而對照組250人中發病者有60人,發病率達24%。且地耳草組從服藥第2天後發病率就逐天下降,無副作用。另外治療10例現癥感冒病人,也有一定效果。
④治療癰、癤及其他皮下化膿性感染
取新鮮全草3斤洗凈,加水10升,煮沸濃縮至3升,過濾,加防腐劑,高壓蒸氣消毒備用。用於清潔感染創口,浸紗布條填塞引流或濕敷,有一定效果。
注: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,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。
© CopyRight 2024 LOOKUP.TW Rights Reserved.